茅台酒历史悠久,汉武帝饮后称其为“甘美之”。康熙年间,“偈盛烧房”将其正式定名为茅台酒。茅台酒因知名度高、收藏价值高等原因,让许多造假分子铤而走险。茅台酒厂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在其历史中始终不断优化着包装工艺。
从“乌龙酒名”到“飞天”诞生
1951年,贵州茅台镇成义烧坊、荣和烧坊和恒兴烧坊三家合并,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受生产大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茅台包装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不同的包装封口形式,多次更换商标上落款处的厂家名称等等。当时甚至还出现了“酒名笔误”的乌龙事件。
不同标签的茅台酒对比
1951年,茅台酒厂注册“贵州茅苔”牌商标,而“茅苔”的这个笔误直到1955年酒标更新后才修改过来。
1953年“金轮牌”商标正标
1953年起,茅台酒厂再次对酒标进行改版并正式注册商标,促成这一改变的契机正是为了打假。当时,在东南亚市场上出现了伪造的茅台酒,对海外贵州茅台酒的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多方努力,1954年5月1日,“金轮牌”商标正式注册,并开始在国内外市场正式启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外市场对“金轮牌”接受度不高,为促进销量,茅台酒外销商标以“敦煌壁画”为灵感,设计了“飞天牌”商标,于1958年开始启用。从此,“飞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张大千《飞天图》
朵朵“葵花”背后那些事
文化大革命时期,外销茅台酒的商标,由“飞天牌”换成了寓意朵朵葵花向太阳的"葵花牌",并在1967年启用。
70年代葵花茅台
葵花牌分为“大叶葵花”和“小叶葵花”。“大叶葵花”由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设计室设计,酒标正面及背面均为繁体字,仅在1967-1968年有少量生产,现存世数量极少。而“小叶葵花”酒标终代替了“飞天”,成为1967年至1975年间的外销标志。
在“飞天”回归后,“葵花牌”并未完全消失。在1978年,经有关部门同意,将已有的25.8万张“葵花牌”商标转为在内销生产包装中使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茅台酒商标出现了两种不同商标的内销茅台一并发行的罕见现象,这些茅台酒被称为“三大革命葵花”。
“三大革命葵花”茅台酒
由于这段时期的特殊性,这些茅台酒成为了历史的见证物。思想的变迁催生出了“葵花牌”的诞生,这不仅仅是茅台酒生产的里程碑,更是那个年代的写照。
商标统一后的防伪技术迭代
茅台多样化包装的混乱局面,在步入2001年后被正式终结。这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让生产水平得到,产品包装变得更加统一,但同时这也让造假分子在仿制假茅台酒时更“得心应手”,不断借此牟取暴利。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的个月,被查处的茅台造假团伙近10个,涉案金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在警方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法分子实施制假售假犯罪活动,用几十元成本就能仿制出市面上一瓶售价几百上千元的名酒,获利多达数十倍。
茅台每年都会对酒品包装进行微调,不给造假分子可乘之机。为消费者权益,帮助用户分辨真假,茅台于2013年率先启用商务部推行的RFID技术,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
人们喜爱茅台,不仅仅是爱它的口感,更是由于它自身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透过晶莹的酒液,我们看到的是品牌成长过程、民族历史发展,以及不可取代的中国酒文化魅力。希望大家在品味臻酒的同时,都能提高警惕,以正规渠道购买茅台,不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来源:微信公众号:壶中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