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我国现存白酒相关企业20.14万家,规模以上酒企已不到1000家,而且各省分布也呈现出不同特征,这些变化也呈现出中国白酒行业的变化趋势。
新增酒企、规模以上酒企数量锐减,马太效应对行业影响显著
根据近十年我国酒企整体注册量变化来看,受白酒黄金十年的向好驱使,即便进入调整期,酒企数量从2015年到2018年迅速增加,爆发出活力。而后伴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马太效应,行业洗牌,2018年以后开始减少,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酒企数量连续锐减。
不仅是新增酒企数量降低,白酒规模以上酒企和整体产量也出现递减趋势。从规模以上酒企的数量来看,2017年有1593家,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缩减至1176,减少幅度接近三分之一,此后的两年继续缩减,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不到1000家。在产量方面,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峰值在2016年,彼时年产量为1358万千升,此后产量进入下降通道,2020年740.7万千升。相比较2016年白酒的峰值,2020年白酒产量下降近44%。2021年,965家白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完成716万千升,同比下降0.6%。反观白酒行业的营收,以产量微滑的2021年为例,白酒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033.48亿元,增长18.6%;利润总额1702亿元,增长33%。其中,上市的大型白酒企业总营收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营收的约一半。头部企业的表现惊人,贵州茅台一家的营收即在1000亿以上,约占整个行业的16%。
结合行业现象可以看出,近年来,白酒行业逐渐走向品牌集中化、品质化、高端化、精细化。除了政策环境的影响,消费者的理性与消费升级,促使酒企在品牌、品质、价格上作出投入与调整,酒行业也从粗放走向精细。
此外,龙头牵引行业发展,中部酒企发展空间巨大,小型酒企得做到小而优才能存活。从2021年营收来看,19家上市酒企占据了白酒行业总营收的一半,超过98%的规模以上中小型白酒企业,只能抢夺剩下的一半营收份额。头部企业快速成长对行业影响不断加大的同时,也给中部酒企发展留下空间,促进了次高端白酒的整体崛起,价格带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众多小微白酒企业的日子更加困难,如果做不到小而优,特色显著,没有创新,只守不攻,很难继续在市场上存活。
针对如今市场不稳定的情况,多家机构发布研报提出:虽然当前疫情对白酒产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出现周期性变化,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集中化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浓香占主体,酱酒增长喜人,还有哪些市场值得期待?
从各地区域来看,四川省以3.42万家白酒相关企业实现区域领跑,企业数量了产量。从2017年到2020年,川酒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分别为31.1%、41%、46.7%和49.6%,2021年,川酒产销量均实现“控股”全国白酒市场,营业收入迈向3000亿元台阶,持续领跑市场。
由此可见,四川作为“浓香集中地”,产量的持续增长也反映出浓香型白酒在市场上的主体地位。
排名第二的贵州白酒相关企业共计2.79万家,仅遵义市就有1.25万家。贵州仅在近一年时间,新增超3000家企业。贵州酒企数量的急速攀升侧面展现出了酱酒热的疯狂。
疯狂增长之后,是冷静下来的调整。有专家表示酱酒或将把浓香型白酒的发展之路再走一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酱酒产区也在积极调整。以仁怀为例,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仁怀一直都在坚持系统治理,掀起白酒产业综合治理革命,制定酱香白酒产业发展规范,关停整治小酒企622家,完成改造提升319家。由此可见,能力不足的小微酒企数量会慢慢锐减。
而另一方面,在加速改革之下,优质酒企实力在进一步提升,今年4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名单公示》,其中就包括了27家白酒企业,不断有企业进入到规模发展阶段,也反映出酱酒热不仅是现在,还将延续热度,海纳机构总经理吕咸逊便表示酱酒热会持续5-10年。
酒企数量排在贵州之后的区域或许会让人意外——云南市场呈现出白酒消费潜力。长期以来,云南人喝散装酒、小锅酒、小灶酒的消费习惯,使得全省白酒小作坊遍地开花。但这也反映出云南白酒市场的另一大问题:小、散、乱。其中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数量极少,300余家获证企业营业收入不足30亿。但与此同时,云南是名副其实的白酒消费大省,消费量在100万吨以上,年消费额在400亿元左右,形成了一个被忽略的白酒消费市场。
从酒企的数量与分布来看,中国白酒的发展模式大多有迹可循,不仅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还需要抱团发展,进行产区氛围的打造,而且这也对酒企跑马圈地提供了借鉴。(文章来源:大家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