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啤酒企业一边“关厂”,一边又开始扩产、技改甚至新建工厂,到底是为了什么?
6月2日,燕京啤酒在官方微博先后发布多张海报,宣布“鲜啤2022”即将于6月6日焕新上市,同时,代言人蔡徐坤新品大片上线,拉开了夏日啤酒赛的大幕。
事实上,每年一到夏季,就是啤酒传统消费的旺季。但今年受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啤酒间的“厮杀”并没有以往激烈,反而开始修炼起了“内功”。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百威、雪花和青啤三大啤酒巨头纷纷“跑马圈地”,开始在全国不同的地方扩产、建厂和进行技改。
5月16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政府网发布《龙里县“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支持啤酒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快推进6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二期项目建设。据悉,该项目用地面积约10.12亩,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新增12万听/小时听装生产线,建成后新增年产啤酒10万千升。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推进青岛啤酒产业园项目建设,在龙铁物流地块,拟投资建设山东青岛啤酒厂生产、销售及引进相关配套产业入驻,打造青岛啤酒产业园。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计划投产时间为2023年10月。
就在燕京啤酒“上新”的当天,百威亚太与辽宁锦州市政府署了“碳中和啤酒厂”和“啤酒废水碳源外送”协议,宣布锦州工厂将于年底前实现碳中和,成为百威中国的第二家碳中和工厂。此外,现场还签署了“听装生产线”协议,百威中国将在锦州工厂新建一条听装生产线,进一步优化百威锦州工厂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不同品类的需求。
引发业界强关注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啤酒行业发展“触顶”,多家企业为了提质增效,开始大规模地关厂“”,并且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化工作之一。那一边“关厂”,另一边又开始扩产、技改甚至新建工厂,到底是为了什么?
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捕鱼的条规则是去有鱼的地方捕鱼,而捕鱼的第二条规则就是千万别忘了条规则。”
显然,这句话用在啤酒的新建厂上恰如其分。
以雪花和青啤都有涉足的贵州为例。尽管贵州是白酒的产销大省,但啤酒的消费潜力和无二的地缘优势同样不可小觑。
鲜为人知的是,贵州是的“省级根据地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达70%。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就正式进入到贵州市场。在兼并当地啤酒厂、逐级下沉渠道和不断新建工厂后,每年以40%的市场占有率速度递增。
采访中,多位贵州经销商和消费者告诉记者,当地的商务宴请主要以白酒为主,但家庭或者朋友间的聚饮,啤酒仍是畅销的饮品。并且随着“扎根”多年,在品牌战略和市场扩张的赋能下,全国化乃至国际大品牌的优势愈发明显,进而形成了市场垄断。
但不可否认的是,营销多元化和精准突破助力了消费市场逐步扩容,在旺季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下,青啤的介入,未必不是恰逢其时。毕竟,青啤也具有基因和国际视野。除却对区域市场布局的考量,立足贵州,借势粤港澳,对外扩张,或许也是青啤看中贵州的又一重要原因。
2021年12月,贵州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为深入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畅通黔粤主通道,构建黔粤之间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
发展至今,黔粤班列已通车,部分货物从贵州始发,通过佛山中转,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需说明的是,除了物流大通道,贵阳至广州铁路,经停的站就是龙里。
“此外,抛开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营商环境来看,贵州天然的绿水青山也是不可或缺的环境优势,这对于品牌讲好绿色故事也颇有助力。”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纷纷在中国具有优质水源的名山大川旁建立起威士忌酒厂,再联想到赤水河催生了酱酒热,黄淮孕育的名酒带,不管是烈酒还是葡萄酒,都愈发注重水质资源和风土特色,这也是酒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内生动力。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啤酒企业已经“身先士卒”,积极探索、布局,相信未来,绿色发力、渠道改造、品牌升级、产能整合、内生增长将成为啤酒行业的主题,啤酒市场有望迎来品质至上和价值回归的新时代。(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