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17、5.20、6.18、11.11.....你知道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吗?这些本来都是一年中的普通日子,但近几年来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比如3.7女生节,5.17谐音“我要吃”所以是吃货节,5.20谐音“我爱你”被称为网络情人节,6.18、11.11已成为全民狂欢购物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文化和经济的崛起,各大企业配合营销许多“人造节日”,带动了不少产品销售。
在酒行业,“人造节日”也不在少数。
封坛(藏)节
封坛、封藏都是白酒行业出镜率高的节日。自2008年开创封藏大典以来,各种封坛大典、储酒节、封泸州老窖藏节便层出不穷。封坛、封藏是将酒封入陶坛存放,让酒中的微生物种群繁衍生长,使白酒酒体慢慢酯化、老熟、生香。举办封藏活动较为有名的除了泸州老窖还有:洋河谷雨封藏大典、李渡沉浸式封坛大典、国台重阳封坛大典。
种粮节
都说酒是粮食精,粮食对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酿酒粮食方面,酒企也能创造不少节日,大做文章。不同的酿造原料能创造不同的节日,比如五粮液谷雨的种粮大典、国台酒业6月的小麦节、金沙酒业的高粱节......
端午制曲大典、重阳下沙大典
这基本是酱香酒生产企业的专场。端午、重阳,在这两个平平无奇的中国节气成为酱香白酒酿造工艺中至关重要的日子,一个制曲,一个下沙。因此,把这样的好日子打造为节日是顺理成章,酱香酒生产企业也是年年不落下,一年比一年热闹。郎酒端午制曲大典,宋代官窖、安酒下沙大典......端午、重阳时节,赤水河两岸的酒企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除此之外,白酒行业还有开窖节、储酒节、开酿节等,且也成为各大酒企的年度大戏。这些近年兴起的酒类“人造节”,是中国白酒发展的一个缩影。
与“520”这类人造节日一样,这些酒类花样繁多的节日也是为了营销。当固定的节假日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营销需要,那“人造节”就出现了。不管是品牌营销、内容营销、场景营销还是产品销售、招商,这些人造节无一不承担着多种职能,有的也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窗口。而且同样的活动主题,每个酒企展现的方式不同,不仅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体验感,还能达到提高销售和招商效率的目的。
节日创造出来了,但如果仅是卖货造节,那未免显得太过庸俗,且过度的节日营销也会让消费者产生疲倦和乏味,这种节日也只能喧嚣一时,不能长久维持。因此各种节日就要赋予相应的文化意义,没有文化的节日是不长久的,这对与中国文化共生的白酒而言,并非难事。
这些节日核心之一便是传达了用心酿造的工匠精神,尊重传统酿造工艺,尊重自然以及天地神灵。对于酒类从业人员来说,封坛、封藏、制曲、下沙......这些酿造工艺自古延续至今,但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这些工艺技术显得过于生涩。各种封藏大典的举办,将各自的酿造工艺进行公之于众,展示企业的酿造生态、产品品质,教育消费者,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品质的看重,目前,品质的竞争已是酒类竞争的基础。
现在酒业“人造节日”越来越多,且慢慢固化下来,这些“人造节”不仅拉升了产品销量,同时酒企举办这些活动已经突破活动本身,将其打造成固定的活动IP,成为一个产品品质、企业品牌的展示舞台,赋予了品牌更高的价值。
酒企的活动各有千秋,诉求迥异,你参加过几个,你喜欢哪个“人造节”?(文章来源:大家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