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布了“华樽杯第十六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研究报告”。
值得大家关注的内容,除了各大品牌的排名变动外,还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行业现象,即:流通品牌向厂商发起重大挑战。
1
厂商要的“话语权”太大了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从“量”到“质”的转折点,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胜出关键。
那什么是白酒的核心竞争力?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前是“渠道为王”的时代,销售渠道越多,核心竞争力越强。如今,在一个“品牌为王”的时代,谁的品牌更有流量,谁就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大家才可以在当前市场中看到明显的上下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已经十分明显。
具体来看,以“茅五洋泸汾”为代表的名酒品牌,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且还在持续下沉。
与此同时,掌握品牌的厂商在市场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从产品定价到销售定量,作为合作方的流通商、经销商被“指导”。
比“指导”更夸张的是,在某些区域市场上,还曾有厂商向合作方提出“二选一”的要求,你要卖我的品牌,就不要卖“他”的品牌。
如果说,在大家都赚钱的前提下,强势的厂商,仍然可以被合作方接受、容忍。那么,在整个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的当下,还在加码布局直销的厂商,就有些超出了市场合作方的容忍限度。
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厂商加码直销,确实有助于稳定品牌价格、提升自身业绩,但对于所有厂商合作方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层,其存在意义就在于分别对接厂商、消费者,在一次次的交易中赚取差价或提成。如今,厂商直接把产品卖给消费者,赚走了本应属于他们的钱。
市场上已经有观点认为,厂商不再是想要拿走更多的“话语权”,他们是想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打破原本的合作关系,将白酒销售的“中间层”变为自己的下属单位。“反抗”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
2
自建品牌,奋力反击!
当国内各大知名酒厂开始建设自销渠道体系,有实力的“中间商”也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白酒品牌,向白酒上游产业进军。
此外,“供应链第 一股”怡亚通就曾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公司计划加大力度建设自有酱香白酒品牌“大唐秘造”,以增加市场份额,旨在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如果只有名酒才能卖得好,那就自己造一个大品牌。
以前,市场上也有过许多贴牌酒,成功被市场接受被认可的属于凤毛麟角。对此,来自业内资深人士的看法是,那时候的贴牌酒大多为了赚快钱。
因此,其运营者最在乎的是赚多少,没有太多的投入,追求的是投入与产出。
如今,从商超企业到酒类流通企业,他们自酿产品、自造品牌是“被逼无奈”之下的选择,赚钱自然是目的,但价值是摆脱对厂商的高度依赖。这是掷地有声的反抗,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此次发布的“华樽杯第十六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在上榜的流通商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品牌价值相比去年增加超100亿。面对酒厂布局线上并增加直营渠道的趋势,我们发现,已经有流通商作出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厂商不会放弃争夺“主导权”,而这就意味着,厂商在未来会持续与“中间层”商家进行你来我往的“对抗”。这种“对抗”或许不是坏事,有竞争才有进步,但要注意尺度,毕竟,合作是对抗的前提。(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