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春节都是以白酒为代表传统酒饮的消费旺季,但2025年“春节档”消费不旺,酒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国泰君安报告指出,2025年春节已成为行业“压力测试”的关键节点,若消费回暖不及预期,调整周期可能延长。未来如何精准洞察局势,找准契合的发展方向,进而实现困局突围,已然成为整个酒业亟待解决的关键命题。
“春节档”旺季不旺?
从市场调研反馈来看,白酒市场在春节期间旺季需求恢复有限,整体平淡。尽管高端与大众酒水销售相对稳定,但去年春节的高基数和偏高的渠道库存,使得市场对今年春节的预期下调 。
在价格方面,今年白酒市场呈现“冷热不均”。高端白酒需求坚挺,次高端和中低端白酒陷入价格战,行业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这种价格分化,也侧面反映出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变化。
从消费场景来看,过去春节期间商务宴请、礼品馈赠频繁。如今,消费者在选择酒类品牌时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价格,而是注重质价比。部分基层消费者因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出现消费降级、消费紧缩现象,这使得酒类消费受到冲击。此外,健康饮品等新兴产品也抢占了部分礼赠市场。
行业下行期,市场两极分化更是逐步加剧。一方面,以茅台、五粮液等为代表的头部酒企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深厚的市场渠道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持续稳固市场地位,实现营收和利润的稳定增长,并在高端白酒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部分次高端或区域性白酒等二线企业则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经销商收入下降,盈利重挫,甚至亏损。
传统旺季的消失,也折射出多重矛盾——消费场景重构:年轻群体对高度酒接受度下降,社交场景转向低度化、轻量化;价格体系承压:600元以上高端酒批价分化,百元价位带成为新战场;库存周期失衡:部分次高端品牌社会库存仍消化周期长,渠道动销效率降低。
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春节酒类消费市场的变化,或许意味着消费模式正在改变,未来企业发展需重新审视市场,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消费多元化趋势明显新世界品类赛道扩容
在酒类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中,以青梅酒为代表的低度新酒饮赛道正逐渐崭露头角,这也成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力与布局的新方向。
其中五粮液算得上是布局青梅酒业务的酒企,在1998年就成立了仙林果酒有限责任公司,全力运作青梅酒项目。2004、2005年时,仙林青梅酒年销售额就接近2个亿。
茅台也顺应年轻化、低度化、时尚化、潮饮化发展趋势,布局重要新品,在2015年就推出年轻化品牌“悠蜜”,旨在丰富产品带、优化价格带,打造全茅台品牌产品矩阵 。其虽未直接推出纯青梅酒产品,但在“悠蜜”品牌的系列口味中,就包含青梅味产品。“悠蜜”系列产品也在年轻女性市场实现单品年销破亿的成绩。
泸州老窖紧随其后,在青梅酒产业上投入巨大。据了解,2018 年泸州老窖还在四川大邑县打造青梅全产业链综合开发项目,并推出“听月小筑”青梅果酒,以及“青梅竹马”系列。
回溯时间线,我们发现,这些头部酒企都是在行业上升期就已经开始布局新业务。青梅酒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巨大潜力,也确实为白酒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拓展机会和盈利空间。
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避开存量竞争,从边缘性创新出发,在青梅酒赛道实现量级突破,比如2019年上市的梅见青梅酒品牌,在传统白酒产业下行的周期中却实现逆势增长,成为实现10亿级销售的新酒饮品牌。据媒体报道,梅见母公司瓶子星球集团在2025年年初公布,包括梅见在内的低度新酒饮业务增长30%,而在2025年春节期间,梅见新年酒大瓶装产品销量更是呈几何级增长。
走老路到不了新世界。白酒行业的调整远未结束,但以青梅酒为代表的新酒饮赛道正展现出强劲活力,危机中永远蕴藏结构性机会。不只是酒企,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也在寻求新的增长品类。2020年开始就有不少传统酒类大商在关注梅见,并寻求合作。
近年来,中国青梅酒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产量和需求量均呈上升趋势。据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度酒市场将突破700亿元大关,其中青梅酒的增长更是高达32%以上。这一增长趋势也预示着,对酒企、经销商而言,以青梅酒为代表的新酒饮品类正成为白酒、啤酒之外的又一理想之选。
新酒饮会是穿越周期的钥匙吗?
酒饮产品,本质是消费品。酒业如何突围,还是要到新消费中寻找解困答案。
近年来,受宏观环境因素的推动,大基建时代已渐行渐远,新的消费模式正逐渐兴起。消费者一方面不惜花费数千甚至上万元购置潮玩手办、电子产品等心爱之物;另一方面却又在日常刚需消费上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货或平价产品。这种新消费现象的背后,是“消费祛魅”“消费向真”的过程。
这种消费观念投射到酒业领域,便呈现出消费端向品质消费转变、更加注重质价比的趋势。过去,人们饮酒更多是为了社交和取悦他人,因此高端酒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人饮酒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追求健康、舒适和个性化的饮酒体验,这使得传统酒品的增长受到了制约。
在这一趋势下,那些倡导回归产品本身、传递情感表达的新酒饮品牌站在了新的消费风口上,梅见的跨越式增长便是这一趋势的证明,青梅酒赛道无疑也为白酒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
当然,新酒饮不单单是指新品类,也意味着新渠道的开拓。
对于经销商而言,宏观消费环境的下行已经让渠道库存高企,动销压力巨大。同时从商业模式来看,传统的深度分销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市场环境,无论是酒企还是经销商,只有转向全域营销,线上线下一体,将新零售、近场电商、O2O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域营销的体系,才有机会破局。
在此背景下,除了拓展新酒饮新品类,一些酒企业也在寻求跨界和渠道变革。
诸如茅台屡次跨界,从冰淇淋产品到瑞幸联名推出酱香咖啡,再到酒心巧克力,是在尝试把品牌势能从原有的中高产群体外溢到大众。宝丰酒业则与新供应链渠道胖东来联手打造“自由爱”白酒,根据胖东来官方公布的数据,2024年该产品就实现了5亿元的销售额。梅见也与经过胖东来调改后的永辉超市联合,打造爆款优质产品,据梅见母公司透露,梅见连续两年在永辉超市实现高增长。
综合来看,新酒饮新在品类创新、新在消费需求变迁、新在供应链突破,这些都为酒类行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破局方向。
回望中国酒业的“春节档”,旺季并未完全消失,万物皆有周期,当一个品类处于繁荣的顶点必将转向调整期,新的机遇也必将在变革中酝酿爆发。
某种程度上,今年酒业的“春节档”其实和电影界的春节档形成了一种呼应——旧世界重构,明日之星正在升起,新酒饮赛道的亮眼增长,或许打开了中国酒业的新思路格局。(文章来源: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