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4、5月,漫天柳絮肆意飞扬,就像当下的酒业周期一样,让身处其中的人十分不适。但待到盛夏,翻飞的柳絮就会消失,还城市一个干净的街道。这是自然的发展规律,就如酒业的周期性调整一样。
但不同的是,本轮酒业的周期性调整,却显然并没那么快能结束。
在酒业拼搏24年,郝鸿峰曾数次经历行业周期,对比上一轮调整,他直言这次周期更加复杂与残酷。“未来80%的经销商要出局,一半以上的烟酒店会倒闭。行业距离触底可能还有2-3年的时间,现在谈触底反弹为时过早!”
4月28日下午,在柳絮翻飞的北京,酒业家会见了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在大约2小时的交谈中,郝鸿峰锐评厂商关系,对时下热门话题,如酒类连锁、线上线下渠道博弈、精酿啤酒、即时零售、企业家IP打造等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上市公司报表无限接近现实的时候,才是行业触底的真正标志”日前,酒业上市公司2024年度财报已全部发布,虽然“降速”是主旋律,但大部分酒企仍稳健保持正增长。对此,郝鸿峰认为应理性看待“数据”。
“上市公司2024年财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当下的行业现状。头部酒企对市场的号召力、影响力很强,即便是部分酒企已经体谅到经销商难处,主动降速,但未来仍有下调空间。”郝鸿峰告诉酒业家,当上市公司报表跟现实无限接近的时候,才是行业触底的真正标志。
他特别提到某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滑的白酒上市公司的财报。“感觉是真实,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勇敢地面对市场的挑战了;第二感觉是善良,因为他们不再为了公司短期报表好看,而去给经销商施加那么多的压力了。”
事实上,郝鸿峰对于厂商关系一直有较为理性的评判,这在外界看来可能颇为尖锐,郝鸿峰也因此成为业内敢于说真话的人之一。“部分酒企的增长是不健康的,是靠给经销商压货压出来的”“真实的渠道库存是一个谜,市场的库存没有办法进行衡量,分散在千千万万个代理商库房里”……他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谈论这一话题。
在此次交谈中,郝鸿峰仍旧认为,经销商前几年赚的钱仍然大部分都在库房里,“现在经销商库存已经到了临界点,酒厂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都不管用了!如果厂家再不管经销商的死活,接着再压货的话,那早晚有一天会崩盘。”
正因洞悉这一复杂的厂商关系,郝鸿峰再次呼吁:酒厂应放弃增长执念,主动让利经销商。“酒厂和酒商不应该是甲乙方的关系,更不应该是博弈的关系,而应该是一体的,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率、更好地去服务消费者。有大智慧的厂家,一定是会给经销商把油加得足足的,让经销商更积极地派自己的员工去卖酒。”
而“让利经销商是否会造成渠道进一步砸价”,郝鸿峰对此谈到,不能把价格作为指标,走出调整期的要素是全 面的,这个过程中倒下的企业会更多。
在他看来,厂家发自内心让利经销商,就不要纠结。“这中间有没有不规范的经销商?肯定有!把他赶出去就得了,大部分经销商还是守规矩的!”
那厂商之间该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分别应保持多大的利润空间才算合理?郝鸿峰坦言,经销商拥有15%的毛利空间、7-8%的净利空间比较合理。“能够保持这样的利润,经销商就会比较满意,干劲也会更足。”“价格战是酒业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线上线下将有大逆转”在郝鸿峰看来,2022年秋季开始,酱酒热降温掀开了本轮周期调整的序幕,但全行业真正的深度调整,则始于2023年下半年。对比上一轮调整期,郝鸿峰认为这次周期更加复杂,也更加残酷。
“上一轮调整期是在2012年,来势凶猛,因为限制三公消费的问题,政务消费基本消失,但因为经济的基本面、活跃度还是非常好的,所以酒业在转向商务消费后,三、四年时间很快就恢复了;但这一轮的调整是缓慢的,是‘阴跌’,因为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不友好,叠加酒类行业产能过剩,看不到什么时候是头。”
然而,福兮祸兮,在酒业的深度调整期,郝鸿峰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一是线上线下将有大逆转。“从过去到现在,酒业都是传统线下渠道为主导,线上渠道为补充,这样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性逆转。”
郝鸿峰提到,2024年,线上渠道的规模已突破2000亿,未来将达到5000亿。“未来,线上渠道将是主导,线下渠道则是补充。所有的标品都将主要在线上渠道动销,非标品则主要在线下门店销售。同时,线下门店也会满足即时送达、当面验真等需求。”
郝鸿峰特别谈到线上渠道的价格战问题,在他看来,低价是零售业最为古老的核心竞争力,价格战更不仅仅发生在酒业。
“价格战也不是这两年才有的,以前电视产业就有长虹和TCL价格战,微波炉最开始卖2000多,经过几轮价格战后,299、199的微波炉比比皆是。”郝鸿峰表示,“所有的标品,都会快速互联网化,3C、化妆品等行业均是如此,互联网卖酒就是会价格更便宜、服务更好。现在百亿补贴已经成为4大平台的生存法则,不搞百亿补贴、丧失了低价,那这个平台就无法生存,就会即刻出局!”
二是线下门店将加速整合。“未来80%的经销商将出局,一半以上的烟酒店将倒闭,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寻得出路。”
郝鸿峰指出,过去优越感比较大的经销商已经多年不做市场,很难适应调整期的变化。相反,过去没有拥有太多资源,年轻且有想法,愿意去学习的经销商,才会真正拥抱变化。
在他看来,本轮深度调整期,酒类流通领域的整合必将加速,有望诞生两到三个千亿级的流通企业。“但要注意,酒类流通整合的重点是在零售,在线下门店。经销商的整合没有意义,经销商不过就是库存和名酒代理权,名酒代理权不是香饽饽,高库存更不具竞争力。”
郝鸿峰预测,“未来,线下门店将加速整合,将诞生有3-5家全国性的大型的连锁,再有10家左右的以省级为单位的区域性连锁。这些大型的酒类连锁,将与淘天、京东、抖音、拼多多等四大平台,共同构成中国酒业80%以上的零售格局。”“精酿啤酒只是利润补充,酱酒价格仍有下探空间”在郝鸿峰看来,行业的主流话题还是在白酒,尤其是酱酒热降温和清香热崛起。对此,郝鸿峰有两个研判,即“酱酒仍有空间、清香仍需时间”。
“酱酒仍有空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酱酒价格仍有下降空间。“酱酒的调整还要2、3年才能接近尾声。”郝鸿峰进一步谈到,截至目前,酱酒价格虚高,仍有下降空间。
其二酱酒消费渗透率仍有扩大空间。“一入酱香深似海,从此它香是路人。酱酒的重口味,导致消费者对它有高度依赖性,这几年酱酒的消费人群仍在稳定的增长,所以酱酒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百元价格带酱酒仍值得期待。”郝鸿峰表示,未来,酱酒品类将形成1个带头大哥、5个左右的百亿品牌,再加上数十个个性化品牌和酒庄的竞争格局。
“清香仍需时间”,是指清香缺乏第二梯队,而梯队建设需要5-10年的时间。“汾酒已经突破了300亿,但突破10亿的二线清香寥寥无几。”郝鸿峰提出,清香品牌需要时间去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自身的产能和规模,这样才有望跻身清香第二梯队。
对于精酿啤酒和即时零售这两大热议话题,郝鸿峰坦言二者属于支流,更不会成为中国酒业的大势和主要盈利模式。
“精酿啤酒为什么火?”郝鸿峰认为,精酿啤酒火爆的原因是因为白酒利润收缩,酒商、终端寄希望于精酿啤酒做利润补充。“但实际上,精酿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相对于白酒而言没有价格倒挂那么严重,有一些亮点,但还不足以支撑中国酒业大势。”
而针对即时零售,郝鸿峰表示,即时零售是中国酒类零售的补充,很难形成主流。“我们酒类的主要销售还是团购,是集中购买,买回来之后拎上两瓶去饭店喝,或者带上两箱年会上用,临时下单送一瓶、两瓶过来,这种需求有,但不会是主要的盈利模式。”“消费下行期,超级性价比酱酒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和机会”回归郝鸿峰自身。在酒仙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的身份背后,“郝鸿峰”俨然已成为一个成功的IP,描绘着酒仙的千亿梦想。
“上一个时代,打造个人IP是被动的;而这个时代,打造个人IP是主动的。企业家IP能有效提高企业知名度,这是好的工具,其效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郝鸿峰告诉酒业家。
或许在郝鸿峰看来,只有“以身入局”,才有机会“胜天半子”。
在酒类直播电商领域,酒仙集团已成为行业龙头。拉飞哥、酒仙亮哥、酒仙大良等达人直播间,已站稳各平台酒类直播间头部序列;而在酒类连锁领域,酒仙集团当前拥有1000多家酒快到和酒仙名酒城线下门店,80%以上的门店实现了较好的盈利。“酒仙线下门店自有产品销售额占比在25%左右,这有效锁定了门店的毛利率。”
在品牌运营领域,酒仙打造了“五个联合品牌+五个自有品牌”的品牌梯队。“我们与合作多年的人头马、酒鬼酒、汾阳王、珍酒、国台这5个合作伙伴打造了酒仙的联合品牌,这是酒仙的基本盘,也是当下酒仙的毛利所在;另外,我们还打造了容大酱酒、庄藏、金汾河、丁戈树、龙马骑士等5个自有品牌,它们是酒仙集团未来走向500亿、1000亿的核心支撑。”
酒业家获悉,5月19日,容大酱酒PK400将举行上市发布会,郝鸿峰亦将举行2025年度演讲。“容大酱酒要打造成中国酱酒中的小米,在消费下行期间,具有超级性价比的酱酒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和机会。”郝鸿峰表示,“5月19日,我们将推出全新的产品和全新的运营模式,希望能给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文章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