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经济,其实不是一个很新的词汇。早在2018年前后,以锐澳、贝瑞甜心等为代表的品牌已经推出过类似的产品,但由于产品、场景等种种原因并未真正火起来。然而当时间走到2025年,微醺经济却一改往日颓废,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从产品类型上看,甭管是鸡尾小甜酒、精酿啤酒、茶啤还是低度白酒,都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从市场布局来看,国际巨头和国内白酒品牌也都开始深度研发低度产品。从消费反馈来看,喜欢低度酒的不仅仅是年轻人,还有不少追求健康的中老年人。有人说,微醺市场已达千亿之巨,也有人说微醺是未来有潜力的赛道。
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微醺经济的长足发展,如何抢占微醺市场呢?
微醺经济的两大动力核心:悦己与社交
微醺经济之所以能在2025爆发,是因为核心的消费逻辑发生了根本改变。一句话概括就是:从前喝酒是为了让别人爽,现在喝酒是为了让自己爽。信息极度透明的今天,商务谈判不需要再依靠喝酒来促成合作。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味觉需求的自我进化,也使得他们在挑选酒精饮品时有意识地避开难以入口的高度酒。如此一来,能够带来微醺感的低度酒就成了选择。
微醺经济能够“起飞”的两大核心动力是“悦己”与“社交”。放在十年前,“悦己”可能是个新鲜概念,但在当下,“悦己”文化已经被广为接纳,带动了不少行业的发展。酒行业的“悦己”,关注的要素比较多。既要产品具备出众的颜值,又要风味口感新鲜且容易入口,还要求饮后舒适度高、身体负担小。这多种需求的出现,反映了个体在酒类消费上的审慎态度。而当这些需求大部分被满足后,消费者也很愿意为品质与热爱付费,毕竟“万金难买我开心”。
微醺之外,低度酒的“社交”价值也不容小觑。一方面,精致巧妙的设计与漂亮的色泽,让低度酒产品具备了被社交分享的价值;另一方面,更低的酒精度可以让消费者在朋友聚会时有更好的社交表现,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
微醺消费需求的崛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如何去抓住这个商机,抢占年轻人市场呢?
四大抓手,抓住微醺市场
用“悦己思维”开发产品。相比高度酒品类划分比较明显的情况,微醺酒类产品仍有非常广大的“扩列”空间。在遵从“悦己”核心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产品。举例来说,茶啤产品的火爆珠玉在前,白酒也可以做茶味产品试水,满足消费者的猎奇需要。又比如自饮消费存在高频低量的现实,那么开发小规格一人饮白酒也是一种创新。再比如不少睡眠质量不佳的年轻人喜欢靠饮酒来助 眠,那么为他们开发饮后舒适度较高的柔和型白酒也是有巨大价值的。
用场景文化绑定消费者。白酒消费量多寡与消费场景息息相关。商务宴席可以大量消耗白酒,本质是商务场景下参与宴席的人员需要这种“社交润滑剂”。微醺市场想要火起来,也需要特定的消费场景来烘托。单人独酌时,如果只是为了喝酒而喝酒,那肯定没有什么意思。但如果是为了支持的球队赢得比赛,好像就具备了非凡的意义。三五好友相聚,聊聊天喝点酒或许显得平淡,但如果是在品牌方开办的小酒馆或者白酒体验馆中,穿着特定服装角色扮演,那又是另一番体验了。微醺市场需要构建新奇多样的消费场景,与年轻消费者玩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深度培育消费需求。
用亲民价格引导消费。微醺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消费者带动的。因此,想要持续火下去,也离不开对年轻人消费群体的重点布局。然而众所周知,这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能力相对欠缺,消费理性普遍较高。目前的微醺产品,茶啤和露酒的价格是相对较为亲民的,但部分针对女性白领消费者的小甜酒价格偏高。白酒产品在进入微醺市场时,也应该以亲民的态度设置价格,以降低进入的门槛。当前的名酒低度产品在价格上虽然与同款高度产品相比有所降低,仍距离亲民的目标相去甚远。建议后续开发时做好“两端化”设计,在大众价格带和高端价格带上都有产品布局。
用创新渠道稳定市场占有率。微醺市场主要针对年轻人,在渠道选择上也应该与时俱进。除了主流的商超卖场进行产品陈列外,线上渠道和本地即时零售渠道也是布局的重点所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大发展,实现了时效、价格和配送服务的完美聚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期待。线上直播带货平台和图文种草社交平台的兴起,也为微醺市场培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善用这些新渠道,微醺产业才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微醺经济”的爆火,是弱周期下“口红效应”的集中反映。年轻人或许没有太多钱去消费特别贵的产品,却仍可以买一杯微醺小酒,让自己小憩片刻。做好这一杯酒,就能为白酒未来消费播下希望的种子。以量换利,未来未必不能再创辉煌。(文章来源:大家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