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简称 OIV 在巴黎发布了2020年葡萄酒生产、贸易和消费报告。
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葡萄酒消费者喝掉了234亿公升葡萄酒,同比下降3%。我国因为疫情的长时间严格封锁,社交活动受限等原因,葡萄酒的消费量大幅下降17%。
疫情让我国葡萄酒市场表现不佳
“2020年,国产、进口葡萄酒产品都遭遇了不小的挫折,整体表现不佳是公认的事实。”
有业内人士直言,去年疫情的影响虽然集中在1月—5月,但葡萄酒却是全年都在抗压中渡过,这一点从国内各大葡萄酒上市企业与国外葡萄酒进口量上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张裕A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4.68亿元~5.71亿元,同比下降50%~59%;ST通葡预计全年亏损5000万元~7000万元;ST威龙预计全年亏损2.3亿元~2.7亿元;莫高股份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00万元;ST中葡则预计全年亏损5100万元~6300万元。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2020年数据显示,全国155家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利润总额为2.59亿元,同比下降74.48%,而2012年这一数字为57亿元。
但与利润下降不同的是,我国作为葡萄园种植面积第二大的国家,2016-2020年葡萄园面积由716.21千公顷增长至730.65千公顷,2021年有望达到735.5千公顷。
一方面是销售受阻、利润下降,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增长的种植面积,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对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言同样是阻碍。
与此同时,进口葡萄酒虽然表现“稍好”,但同样面临动销困难的尴尬。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同比减少30%,是葡萄酒进口方面下降严重的国家。
此外,根据 OIV 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在去年仅喝掉了12.4亿升葡萄酒, 相比2019年下降了17%,在排名第6名,但相比之下,我国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排名第22位。
同时,我国也是除南非以外,去年排名前20的葡萄酒消费国里面消费量下滑严重的国家。
一是民族自信,二是普及、教育碎片化
对于2020年,国产、进口葡萄酒表现出的“弱势”,业内专家并未将原因完全归咎于疫情影响。他认为,虽然疫情造成了线下市场的限流、断流,确实对葡萄酒产品销售造成了困难,但这并不是核心问题。
导致葡萄酒销售“难”的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自信,二是品牌碎片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者民族自信、自豪感与日俱增。葡萄酒作为传统定义上的“舶来品”,再加上多年以来“不够接地气”的宣传方式,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较远”,一直无法走进国内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纵然没有疫情的影响,葡萄酒销售也不会容易,2018、2019年甚至还出现过“红染白”的热潮。
其次,由于进口葡萄酒的强势,各国不同的品质分级、教育、推广纷至沓来,大量且不成体系的葡萄酒知识相互交杂在一起,国内消费者其实“很难理解”,同时也不愿花费时间去梳理、了解、认知,降低了购买此类产品的兴趣。
与之相反,国产葡萄酒产品缺乏相应的评级体系,如何让消费者信任国产葡萄酒的品质一直是一个“难题”。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即便有少数的葡萄酒品牌获得了认可,如奔富、拉菲等,也难于带动整个葡萄酒品类的销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葡萄酒“赛道”不好。业内专家强调,未来,随着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理性的消费理念与更好的经济环境出现,葡萄酒或许有不输白酒的市场爆发力。
当前,对于国产葡萄酒、进口葡萄酒而言,一是要坚持品牌运营,放弃纯贸易思维模式,树立葡萄酒的良好口碑;
二是做好选品,以高性价比产品“打头阵”,做好大众消费市场,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完成产品推广与营销;
三是,面对大数据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越发重要,产品“保真”能极大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源:卖酒狼圈子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