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如何实现酒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具体到酒业,未来数年将会发展到何种程度?
“到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预计将实现12130亿元销售收入,其中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日前披露了酒业“十四五”的发展目标。
白酒是“十三五”一正增长品类
临近“十三五”收官,到底酒业整体表现如何?作为主力的白酒行业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的口径,预计今年酒业完成总产量5810万千升,比十二五末下降19%。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590亿元,同比十二五末下降6.7%。实现利润1716亿元,增长68%。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几大类别中,白酒成为调整期后一正增长的品类。
据透露,预计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750万千升,比十二五末下降43%,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900亿,增长6%。实现利润1460亿,增长100.1%。
量减利增,说明白酒行业在此前的调整期初步完成了产品结构优化,向着更高利润、更高质量的方向前进,用更少的产能获取了更多的营收和利润。
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其他品类,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均比十二五末有大幅下降。这意味着,白酒产业目前已经是“一枝独秀”,成为支撑中国酒业发展的主体,而在“十四五”期间,白酒产业这种主体地位依然不会改变。
业内普遍认为,白酒与其他品类在经济指标上一升一降,既反映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也说明了不同品类对市场顺应能力的差异。
以葡萄酒、啤酒为例,其更多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也受到消费升级的影响,在欠缺强势品牌的情况下,未能快速度过调整期,白酒方面,由于名酒企业积极调整、改革,顺应消费需求,实现价值回归而率先度过危机,成为带动发展的“主力”角色。
“十四五”优质名酒产能提升超60%
度过了“十三五”的调整期,酒业即将迎来“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显示,在中国酒业经济发展目标方面,预计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213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41.2%,年均增速7.1%。实现利润26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51.5%,年均增速8.7%。
其中白酒行业产量稳定控制在800万千升,比十三五末增长6.1%,年均增速1.3%。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比十三五增长35.6%,年均增速6.3%,实现利润200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37%,年增增长6.5%,年均增速2.2%。
其他品类如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也将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这样算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白酒业依然占据主力位置,将占据酒类全行业销售收入的60%左右,利润占据76%左右。无论营收还是利润,白酒依然是整个酒类产业之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在5年后继续独占鳌头。
此外,按照中央“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要求,白酒产业也将持续优化结构。白酒产业“十四五”末比“十三五”末多增加的约2000多亿的销售收入、约500多亿的利润,大多从优质名酒之中产生。
这种趋势也在中国酒业协会的相关规划之中得到佐证。根据酒协的规划,未来将持续深化白酒优势产区建设,打造世界白酒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名酒产区和美酒特色产业发展,大幅度提升名酒优质的比例,从目前30万千升力争提升到50万千升。
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业近年来纷纷实施技改、增产扩能,尤其是扩大优质酒的产能,这意味着,未来酒业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名酒主力产品背后的“优质产能”支撑度上。(来源:华夏酒报 编辑:赵鑫 首席记者 杨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