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年前,我国白酒行业收入约为200亿元,到了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6308.4亿元,增长了30倍。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也折射出酒类流通市场发生的深刻变革。
当年以批发、零售为主的“小、散、乱”业态,已经被营销与文化并重、线上和线下并行、大商超商领跑,诚信服务至上的酒类流通新生态所替代。
可以说,酒业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与酒类流通环节的升级迭代密不可分。
12月10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二十五周年会员大会在重庆举行。
中 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姜增伟,重庆市政协副主 席周克勤,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中 国商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周京英,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中 国食品工业协会副杨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剑南春、舍得、古越龙山、国台、宝丰等近百家知名酒企,全国各省市酒业协会代表,商源、苏糖、人人大、1919、象屿等知名流通企业出席本次会议。
以25周年为界,承前启后,中国酒类流通行业还会跑出什么加速度?
25年突围之路
25年间,酒类流通行业变化可谓沧桑巨变。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酒类计划供应、形式单一,主要是餐饮终端与零售小店,以及部分百货商场。
到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逐渐转向市场资源配置,在酒类品种不断丰富的同时,大型酒类经销商逐步崛起,国有糖烟酒公司主导地位逐步被各级酒类经销商替代。
2005年至2012年间,流通渠道趋于扁平化,销售层级开始减少,行业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与品牌化的特征。
2013年开始,电子商务产业生态日臻完善,营销服务与客户体验成为重点。
酒类流通是促进消费的关键力量。
数据显示,中 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总和是5590.13万千升,其中白酒产量785.9万千升,啤酒是3765.3万千升,葡萄酒是45.1万千升,黄酒是353.1万千升。
根据这组数据简单算一笔账,按照500ml/瓶计,相当于酒类流通行业一年卖出了1118亿瓶酒,酒瓶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58圈。
这一数字背后潜藏着酒类消费的巨大潜力。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酒类的消费需求,在货真、价实、诚信的基础上,还关注体验性和便捷性。酒类流通行业积极适应,创新服务,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有力推动了酒类消费的增长与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如何持续稳定地促进消费,对酒类流通行业也具有启发和样板作用。
酒类消费的活跃表现,离不开酒业与市场的“一体化”关系。酒业在市场扎根很深,流通就是扎在市场里的“根”,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作为上游生产供给改革的指引,同时又充分满足和服务于消费需求。如此循环,酒类消费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中 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姜增伟姜增伟表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二十五周年,其实就是酒业与市场“一体化”关系的充分体现。通过这个平台,酒厂、酒商和酒类零售的优代表聚集在一起,产业各个环节链条之间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大家一起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厂商同心合力,才能让消费更旺更强。
突出重围,协会做了什么?
“人们的酒类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在喝真酒、喝好酒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酒类消费的场景、文化、体验和服务等附加价值。广大酒类流通企业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加快转型升级,在产业端和消费端之间,建造了高速路、高架桥,从而将社会发展、消费升级的外部趋势,切实转化为酒业壮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在25周年会议上,王新国点名了酒类流通行业的积极变化。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
在这期间,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也保持一以贯之的积极作为,一方面推动酒业持续向好发展,一方面也帮助会员企业、酒类经销商成长壮大,在行业变局中掌握主动权,促进长效发展。这些成就,在王新国的工作汇报中一一呈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酒类流通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业态分散,假货泛滥、定价混乱等行业乱象,令消费者、头部酒厂和终端零售商烦恼不已。
“保真”二字,成为流通行业的核心命题之一。
自2013年以来,协会开展创建了以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为目标的“国家放心酒工程”。参评示范店、企业由各省、市协会审查推荐,经过协会审核、专家审议、社会公示等过程,终产生“国家放心酒示范店”。七年来,“国家放心酒工程”共产生示范店5批次791家,树立优标杆,提升企业形象,彰显品牌价值。
▲中 国商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周京英
为了与消费升级、需求升级的外部趋势相适应,引导和推动酒类流通的创新升级,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行业评优工作。2006年,协会发起主办“中 国酒业营销金爵奖”评选活动。
这是酒业首一个,也是仅一一个经中、中宣部等八部委批准保留的评选项目,体现了流通在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极具行业价值。
在优化顶层设计上,协会也从不同维度,以厂商相交、相通、相融的方式,促进酒类行业上层建筑的优化完善。2016年,“中 国酒业商业领 袖50人论坛”在北京成立,囊括了酒业厂商,论坛对内交流沟通,寻求合作,对外展示形象、传播思想。发挥厂商的龙头作用,带动中 国酒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
今年9月,协会还主办了“2020酒类领军企业莫干山论坛”,关注和研究“双循环”经济格局下的酒业行动纲领,达成发布了《中 国酒类领军企业莫干山共识》,对激发消费、拉动消费形成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建立诚信体系、引导流通升级、优化顶层设计、赋能酒业营销、组织学习培训、履行社会责任、推进标准建设、排解行业问题,长期以来,协会在八个方面的努力已经见成效,为酒类流通行业的进一步向好发展,给予有力指导。
如何助力酒类流通行业跑出加速度?
对于协会而言,未来将如何努力,助力酒类流通行业跑出加速度?
王新国表示,在此背景下,协会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对今后提出三个主要思路。
一是要提高站位,树立流通价值。在协会建立以来的二十五年里,经历了酒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包括“终端为王”、“渠道为王”的市场强势阶段,包括“厂家主导”、“品牌为王”的产业强势阶段,但无论厂商的市场强弱地位如何变化,酒类流通行业的价值站位却始终不高。
协会将通过各项工作开展,提高酒类流通行业的价值站位,树立“现代服务”、“文化传播”、“健康生活”等酒类流通高级价值,为行业发展争取更大主动,拓展更大空间。
二是要加大宣传,提升流通形象。在后续工作中,协会将结合诚信体系建设、行业评优、厂商对话、创新营销等具体工作,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酒类流通商业品牌的传播推广,提升其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让酒类商业价值有更加充分的发挥和表现。
三是要加强交流,深化流通关系。长期以来,协会与各省市行业协会保持着密切交流关系,每年都要赴兄弟协会调研沟通,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到会员厂商的问题与诉求,并及时予以帮助解决。今后,协会将更加广泛地开展行业交流活动,促进酒类流通各环节关系的深化,促进成为生态整体,共生共好,共享共赢。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二十五周年大会全体审议通过并成立了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进口酒专业委员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数字化营销专业委员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为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十五年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既是行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更是责任的坚守者,25年后协会将如何带动,赋能行业,仍令人期待。(来源:华夏酒报 编辑:王俪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