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当天,B站如约上新,作为《后浪》系列的第二部——《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一经发布,便成功引爆朋友圈。
“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我不想做一个隐身的人”······一系列“我不想做”,像极了当下的黄酒企业。
作为古老的酒种,黄酒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些饱受争议——自身定位成谜,产品市场狭小,渠道营销不精,人才创新匮乏。“破圈”喊了十几年,成果却寥寥。所有人都在关心,黄酒到底什么时候能行?毕竟就是“温水煮青蛙”,也该沸腾了。
好在,崛起和向好的苗头在2021年的一季度财报里得以展现。有业内人士指出,“十四五”发展下,黄酒的未来或许真的可期了。
不想做“隐身”的2020年
过去的一年,对黄酒来说算不上好,但也不太差。
据年报显示,三家上市公司共营收30.17亿元,净利润4.51亿元。除了会稽山,因拆迁补偿款净利大增73.6%,三家企业的其他数据都在同比下跌。对此,企业表示,主要是受整体消费形势及疫情影响,核心市场的餐饮、零售等渠道销量大幅下降,导致营收出现下滑。
“三家黄酒上市公司2020年的年报确实不及预期。但从黄酒的销售节点来看,又在情理之中。”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项目总监杨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酒的淡旺季比白酒更明显,因为两节销售比重保守估计占到业绩的七成左右。营收和净利的下降是受到疫情影响少了一个重要的“节”,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从本质来看,黄酒的高端化、全国化、年轻化、流行化一直落后于白酒。
尽管如此,但相比起产业规模更大的白酒、啤酒和葡萄酒市场来说,黄酒上市公司的这份年报成绩并不弱。并且令人惊喜的是,2020年,黄酒终于打破地域限制,开始“全国化”的泛走并频频上“新”,不仅通过“云”文旅模式,布局新零售,还推出了“越酒宴”,把黄酒文化场景化、体验化、互动化带给消费者。
同时,不断发力高端化,推出高端、甚至超高端的产品。
但一味地“高端化”并没有拯救黄酒的业绩。从年报来看,报告期内,在中、高、档酒的营收上,古越龙山同比减少28.51%、会稽山同比下降14.26%、金枫酒业也相比2019年缩减33.29%。需注意的是,这些跌幅远高于普通黄酒。
对此,酒业分析师蔡学飞指出,整个黄酒品类近几十年认知比较低端,消费区域比较封闭,而且头部企业在品类价值教育方面滞后,导致黄酒普及率较低,产品价格偏低,整个黄酒行业发展缓慢。
“加上黄酒的社交价值比较弱,相应地品类溢价就偏低,这就导致头部酒企经济效益偏弱,难以获得发展,又反过来难以推动黄酒的推广与升级,负循环一旦形成,很难打破。”蔡学飞说道。
的确,对于黄酒来说,一直在10-20元的段位断上“厮杀”,只会让自己在“行业盈利能力偏低、市场推广投入有限、消费者品类的认知不深”的“泥沼”中越发无法自拔。因此,黄酒高端化尽管困难重重,也必需要做,并且还要结合全国化一起做。
“如果黄酒产品能卖到成为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对黄酒产业宽度和市场宽度、品质和价值高度都将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分析指出,黄酒历史悠久,振兴黄酒,是产业使命,弘扬黄酒,是黄酒人的责任。
显然,黄酒人们也认识到了产业“破局”的紧迫性,虽然2020年业绩不尽理想,但一系列的尝试、突围,黄酒终于告别“隐身”般地自娱自乐。
要做“十四五”靓的仔
不仅如此,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黄酒的市场消费及公司生产经营逐渐恢复,今年一季度,黄酒上市公司的财报都很亮眼,基本实现了净利和营收的大幅增长。其中,会稽山增幅高,营收和净利同比增长46.9%和146.4%。
受此利好影响,黄酒股在4月呈现出“强劲”的曲线,多次涨停。
4月30日,兴证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9只基金参与古越龙山(600059)非公开定向增发,合计认购849.62万股,合计认购金额接近7910万元。此外,国海富兰克林基金、UBS AG等其他7家机构也均认购。
据悉,黄酒股一直不在主流公募基金的关注视野之内,但其“十四五”良好的开局叠加小酒具备估值修复空间,罕见地吸引了公募基金的强关注。这也表明,价值回归将成为未来黄酒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我们也看到,今年初,“实施‘文化+’战略”“推动黄酒产业文化创新,高水平办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以及“积极培育黄酒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被写入《绍兴“十四五”规划建议》。
“长期以来,在整个酒类中,黄酒占据市场份额较小,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将加速产业大转型、大变革,市场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黄酒产业发展在客观上有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迫切。”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分析指出,未来随着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名优品牌黄酒企业将以其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渠道突破上的优势,更受消费者信任,并将集聚资源在传承好黄酒酿造的同时不断推进生产工艺自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集中度提升。
“这些年,很多头部黄酒企业一直在与众多高校、名校进行技术上的突破,所以黄酒的口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杨威告诉记者,随着黄酒对外发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整个产业也将步入“竞合”发展的快速道。
“黄酒行业需要‘竞合’,而不是一直在中低端价位做‘自杀式竞争’。”杨威指出,眼下,黄酒企业已经从市场管控、产品精简、渠道变革、精准营销、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上加大了力度,加上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的催化,未来五年黄酒定会给整个行业、消费者带来新的认知。
显然不做“隐身”的黄酒人,已开始多元化地聚焦。但对于主业尚未做大做强就开始染酱甚至跨赛道发展,也令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担忧。
“品类不同,赋能作用非常有限,只会扰乱消费者心智,而且包括酱酒在内的其他酒品竞争愈发激烈,发力跨界可以看做是企业一种短期战略,长期看不利于主品牌的形象推广与品类教育。”蔡学飞表示,黄酒企业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与文化负责。
“作为黄酒头部酒企,首先要做大自身体量,肩负起黄酒的文化挖掘,以及品类价值教育,口感培育等工作;同时借助目前的文化复兴与消费多元化,从文化、健康等角度来加强黄酒的品类价值认知,从而慢慢提高黄酒的整体消费档次,树立标杆,终实现品类的崛起,才有企业的发展。”蔡学飞如是说。(来源:华夏酒报 编辑:李剑 记者 张瑜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