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九届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漯河文化

2010年第九届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漯河文化

传统文化

漯河地区以农历节气为名的地方物色较浓的民俗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赶庙会)、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蚂蚁生日)、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七月十五(鬼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十来一(十月初一)、腊月二十三(小年)等。

元宵灯展暨焰火晚会

元宵灯展是漯河市区节日文化的传统项目,为活跃节日气氛,丰富春节期间全市群众的文化活动,从1988年起,每年都有举行十五元宵节灯展,展出时间一般一周左右。参加单位是市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及驻漯单位,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制做大小不同的花灯。特别是前几届灯展,各单位参展的积极性都很高,平均每年参加展出大型花灯150盏。这些花灯一般高2—3米,长宽各3—4米,有些大型花灯高16米,宽12米,集灯、声、音、形、高科技于一体,从各方面表现漯河市区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强劲发展的情景,讴歌现在改革开改美满的幸福生活。这些花灯造型别致,制作精良。每年一百多盏花灯,制作工艺各种各样。不少精品花灯使观众看后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每年元宵之夜,漯河市区万人空巷,男女老少,涌向灯展展区,观看一年一度的节日灯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来漯观看灯展的群众多达十万人之多。自1988年到2005年,漯河市共举办灯展16届,制作参展大型花灯2853盏,观众180多万人,对漯河市的节日文化作出了的贡献。

从2006年以来,漯河市委、市创新活动形式,把每年的元宵节灯展演变为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焰火晚会,至今已举办三届。每年焰火晚会由出资数十万元,从“世界花炮之乡”——湖南浏阳购进上万枚大型礼花弹,装点漯河的夜空,烘托节日氛围,已经成为我市人民群众每年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特别是2008年焰火晚会由600多个品种、近万发礼花弹组成烟花品种多、规模大、别具特色。整场晚会礼花弹燃放采用电脑编排程序、较新电子点火、遥控引爆等技术,高、中、低空次第燃放,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并且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强。整个焰火晚会分《魅力漯河历史悠久底蕴深》、《活力漯河改革开放成就新》、《欢乐漯河欣逢盛世百姓喜》、《和谐漯河团结奋斗大发展》四个篇章,较后以气势磅礴、绚烂璀璨、恢弘壮观的各色礼花在天空中竞相绽放,象征漯河市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业绩,预示着大发展的新漯河将以新的姿态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同时把人们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也把全市人民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

民间艺术

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早在解放前,漯河就是水旱码头,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后还逐渐人口增多,相应地也带来了外市的民间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丰富了原有的民间艺术种类,在民间不断传播。在清末,市区一些民舞爱好者和商人组织起了民间艺术表演社,有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肘阁等。由总社领导,分派各个表演队按指定时间、地点进行表演,其演出经费由各自表演队负担。演出活动一般是在春节进行,演出地点在都街道两旁,表演队每到一处,常常是观众如潮,争先恐后观看表演,店铺老板也都先后放鞭炮燃放以示欢迎。还无偿拿出烟酒、糕点给表演队员发放。这一传统习俗在源汇区沿袭至今。每到元宵节期间,四面八方各种城市和农村民间艺术表演队纷纷走上街头,尽兴表演、市内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门也都大开方便之门,欢迎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特别是2008年民间艺术大赛,以弘扬传统节庆文化,高扬团结、拼搏、实干、创新的漯河精神为主题,挖掘民间艺术资源,展示我市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营造“喜庆、和谐、安康”的节日气氛。来自两县四区的30支代表队参与了比赛。参赛人员全部为乡镇农民兄弟,他们精彩的表演和纯熟的技巧让群众领略了漯河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秧歌、花鼓、肘歌、舞龙、舞狮等异彩纷呈,不仅把来自各民间演出团体的精彩节目集中起来,而且让广大农民朋友走上舞台,展示自我,展现他们的新形象、新风貌、新生活,让他们从以往对文化活动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引导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互动。此举不仅激发了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更显示出漯河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较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我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出版发行教学光盘一套。虽然在普及推广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对此拳种的普及和发展状况仍不理想,存在着失传的危险,急须进一步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此项古老而的拳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发扬。

双人旱船舞

临颍县南街村的双人旱船舞是由单人旱船舞演变而来,是由两个坐船女、一个老梢公和一个撑船女,表演渔家在打鱼时,遇到的不同情景故事,具有河南地方戏剧形式的舞蹈。

双人旱船舞起源于清末,师承五代,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此舞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戏的调子、动作、又因舞姿活泼、衣着考究、道具美观、舞步不俗、动有意思、静有图样,使双人旱船舞既可地摊表演,又可登台演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民国二十七年,该舞在漯河市演出时,外国记者曾多次拍照,老艺人李水长,把照片存至1983年失传。片上印有民国二十七年字号。

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路径临颍,为了欢迎大军,临颍军民专门在城北关大操场举行双人旱船舞的表演。1951年随军记者李季,著有《出击》一书,书中叙述了大军进入临颍县城时,临颍人民用双人旱船舞欢迎的景况。

1957年该舞参加许昌地区民间舞蹈会演,获二等奖。并代表许昌地区,参加河南省第三届民间舞蹈会演,获一等奖。在郑州演出结束后,苏联专家和翻译同演员亲切握手,亲吻祝贺演出成功。豫剧大师常香玉、陈素真也慰问了表演双人旱船舞的所有成员。通过郑州会演确定参加民舞会演,因女演员突发病未能参加。当时的河南日报前列版正中,还刊登了双人旱船舞的表演剧照。

由于历史的原因,双人旱船舞停演了好多年。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由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南街村民1987年又重新组织起了这一民间舞蹈,其阵容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连续几年在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中,获特等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胜誉。

舞阳农民画

舞阳县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中,是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剌绣、泥塑、壁画等古老传统中发展而来的。1987年,舞阳县组织召开了“舞阳现代民间绘画研讨会”。1987年9月,武天举等人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柿乡》、《左邻右舍》、《瑞阳》、《五月人倍忙》、《六月六》六件作品入选前列届艺术节美术展览《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展出,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称赞。1988年2月,舞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同年9月,河南省前列所农民画院“舞阳农民画院”成立,武天举任农民画院院长。同时,选送100幅农民画作品参加1988年9月前列届河南艺术节画展。1990年8月,武天举的新创作品《场边》、《老夫老妻》获入选奖。同年10月,在河南省第二届艺术节中,《场边》、《老夫老妻》均获展览二等奖。19

免费加群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
对该项目感兴趣?立即询价!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四川唐小米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赖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茅台镇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