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在业内引发波澜……臻酿八号500毫升装全渠道停货,520毫升装启动价格管控,更有经销商因“6·18”违规遭遇罚款、断链甚至终止合作的严厉惩处。水井坊已经证实了《声明》的真实性,并强调“稳定渠道价格体系是工作重中之重”。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这不是孤例。2025年开年以来,习酒、汾酒、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头部品牌不约而同祭出“停货令”或严格配额管控。一场行业性的渠道保卫战悄然打响。1
不得不停众所周知,白酒行业正经历从“以量为王”到“以价为本”的深刻转型。当价格战的红海渐露疲态,头部酒企的集体行动昭示着一个新共识:唯有守护渠道健康与品牌价值,方能赢得下一轮增长周期。这场渠道保卫战,既是生存之战,更是未来之战。
从渠道端来看,普遍存在库存积压问题,部分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远超健康水平,导致资金链承压。终端动销不畅现象尤为突出,传统餐饮渠道销量下滑明显,商超渠道也呈现增长乏力态势。
为缓解库存压力,不少渠道商被迫采取低价抛货策略,甚至出现跨区域串货销售等违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线上渠道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各大电商平台通过补贴、满减等促销手段大打价格战,对酒企苦心经营多年的价格体系造成严重冲击。部分中高端白酒产品的实际成交价已跌破厂家指导价,品牌价值受到明显稀释。
更让业内人士痛恨的是“市场乱象丛生”假冒伪劣产品借低价东风混入市场,以次充好现象屡禁不止;部分经销商为维持现金流,不得不亏本销售,经营利润遭到严重侵蚀。
最可怕的是,以上非理性的市场行为正在形成恶性循环,若持续发展可能危及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2
必须精准?停货令并非解药,却如一枚刺破行业脓包的银针?——它揭示出渠道库存高压、价格体系失序、假货横行及厂商利益链条断裂的深层病灶。
当以水井坊为代表的酒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回收产品、严惩违规、重构利润分配,看似被动的防御正撬动一场行业价值链的重塑。
但是,停货令并非解药,其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其执行效果取决于企业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控,过度干预可能导致三个负面效应……
一是打乱正常的市场供需规律,造成渠道恐慌性囤货;二是削弱品牌的市场活跃度,给竞品留下渗透空间;三是可能引发经销商对厂家管控能力的质疑。但若力度不足,又难以达到稳定价格体系的效果。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终端动销、库存周转等核心指标,实施"精准停货"。
同时要配套经销商利益补偿机制,比如通过数字化营销赋能、终端推广支持等方式弥补停货期间的销售损失。真正高明的渠道管理应该像中医调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在控货的同时加快渠道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加柔性、智能的供应链体系,这才是破解"一停就死、一放就乱"行业困局的治本之策。
目前来看,白酒行业的调整阵痛远未结束。谁能以透明溯源切断假酒供应链,以智慧管控实现“量价平衡”,以利润共享凝聚渠道信心,谁才能在破晓前的黑暗中积蓄穿越周期的真正力量。
这场渠道博弈的终局,将取决于酒企能否以协作替代对抗,在共生中寻得新生的基石。(文章来源:卖酒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