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进口酒市场要么是高端品畅销,要么是低廉价格的畅销,位于中间价格的却是反应十分平淡,或许这与社会的阶层结构、消费结构相关,实际上这也是葡萄酒市场进化不完善的表现和标志;但是,值得欣喜的是,人们已经看到在北京、上海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中层的消费阶层,也就是葡萄酒的开始日常化、生活化。三线城市一高一低的两极化现象还会持续几年,但是在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端倪,他们对新的业态像酒窖、酒屋等等已经开始把消费者和性价比较好的中档酒进行对接。葡萄酒消费者中有5%是懂酒又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这类人群大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城市,他们购买葡萄酒往往选择的葡萄酒公司和场所。95%的消费者是不懂酒的,他们是城市消费潮流的追随者,这些消费者目前是OEM进口酒品牌和一些擦边产品的消费者,但是这种现象将在未来3-5年改变。
消费能力强的人不再盲目追捧拉菲一类品牌,他们会回归性价比。而一般的消费者会提升他们的档次,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将进步很快,其背后的推手是酒商、国外来推广的协会、影视名流。
年初,姚明在美国纳帕做姚明葡萄酒,着实的吸引了媒体的眼球,明星、名流的加入,使葡萄酒市场极大的升温,但是仅仅有他们是不够的,那么在消费者不理性的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者盲目的消费和追捧之后,我们迫切地需要市场上负责任的酒商和意见者,营造普及葡萄酒知识、回归性价比的一个趋势,引入到进口葡萄酒行业,而不是仅仅按照几个品牌,几个庄园,进行不理性的消费。
葡萄酒销售终端的多元化的业态已经出现,例如富隆、骏德,它的多元化是做的比较早的,从高的酒窖、酒膳、酒坊、酒屋,形成一个多元业态的消费环境,这个消费环境目前已经传递到内地,业外的对葡萄酒也发生兴趣,他们也投资这个行业,想分享葡萄酒高速增长的红利。近年来新开张的会所、酒窖、酒餐厅不少就是业外资本所开设,但是根据我们观察,酒窖会所单有水晶灯和大理石是不够的,是需要软件的建设,硬件可能几年时间就会过时,但这一风潮的终端建设中,仍然没有跟上,这个是需要业界关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