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糖酒会,不仅是供应商的订货会,更是酒行业的交流会、形象会,糖酒会的角色的转变,与当下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说糖酒会是行业的风向标,那么这个风向标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其背后的行业趋向相印证。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诞生的供应特质,发展到其后的开放,公私兼顾;从国字号一统天下发展到渠道商需求良机的招商会;再到如今的形象会、厂商感情交流会,糖酒会的背后是糖酒行业的变迁。
而如今民酒时代的到来,则预示着糖酒会的另一番变革——将改变厂、商坐庄的局面,消费者的深度参与,也是屈指可待的局面。
计划经济时代
国字号供应会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糖酒会,至今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对于食品行业、白酒行业的人士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糖酒会也是一个影响力颇大的盛会。
但在诞生之初,这种其后才产生的招商、交流功用并未呈现出一点半点——因为在计划经济之下,糖酒会被置于的统一规划之下,所生产的商品也都施行统管制度。不仅普通消费者无缘糖酒会,就是普通商户也都无从参与。在那个年代,糖酒会就是官方的供应会。
在上世纪50年代末,除八大名酒之外,其他所有酒类都被国家列为第三类商品,施行较之前列类和第二类之外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可以随行就市,在此基础之上,诸多企业开始聚集在糖酒会平台之下,以供应品的面目出现。
根据资料显示,在上世纪60年代,烟酒食糖的经销额达到70亿元.占同期商品零售额的13.4%,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即便管制宽松,但是限于当时计划经济的大环境,普通商户、消费者无缘糖酒会。参会人员都是有资格限定的代表,而其背后所代表的各地的生产企业与商品流通部门都为国营,也大多为及国营体制服务。商品的自由流通当然无从谈起,所谓交易,不过是点对点的供应而已。这种状况自然一直持续,知道70年代末改革开放才有所改观。
在资源稀少,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当时的国营商业部门按照“,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通过糖酒会来平衡计划,安排供应。
生产企业是国字号,商业供应部门是国字号,参会代表是国字号。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讲,在当时供应制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只能按照安排由国有商业部门来组织进货,所谓招商工作当然无从谈起,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的界限在国字号的统管下也不是那么分明。也就是说,市场化的分工无从谈起。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企业品牌意识与市场意识皆无——因为当时只是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生产力落后,社会需求大于供给,企业没有进行产品创新与品牌提振的动力,也缺乏这样的体制基础。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即便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糖酒会仍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限定于国字号企业参与。直到1984年,糖酒会正式确立了开放办会原则,舍弃了以往那种只限定国有生产企业以及商业企业参与的传统。糖酒会正式转型,从供应会转为交流会,而其背后的酒类市场,则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初步阶段。诸多老牌国字号名酒,处于较受欢迎的阶段。
改革开放
招商为王
1984年的糖酒会成为一个标志——采用开放式原则的糖酒会,很快就成为糖酒行业较具影响力的盛会。不仅老牌国字号企业继续一如既往地参会,很多新生的民营企业、私营商贸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据称,1984年在河南安阳举办的糖酒会交易额达到15亿元,远远超过历史同期水平,这也再度印证了市场开放的威力。
不过,在上世纪整个80年代,乃至于90年代一段时期内,整个酒类市场仍然被国字号所垄断。在生产领域,较富盛名的酒类产品一定是国营企业所生产,而在流通领域,各级国营糖酒公司在商业厅局的领导下展开工作,私营商业企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那个时代,糖酒会的招商工作仍掌控在国字号的手中,其流动性、灵活性仍然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
但是,民营经济也在暗潮涌动——诸多烟酒副食零售户开始现身于市场,部分以批发为业的夫妻店也开始现身市场。
随后的国营糖酒公司转制为市场推出了一大批精英——他们离开国有商业体系后,借用原有的人脉与关系资源,自创企业,依然从事副食酒类业务,承担起了渠道商的重任。许多在其后颇有影响力的酒类商业企业、酒类大商都是从国有糖酒公司体系转制而来。
这批精英的加入,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21世纪头10年的糖酒会更显热闹——新转型成立的民营商业企业需要产品支撑,因而,糖酒会后来较为重要的功能——招商,就开始凸显。
陕西咸阳天诚酒业即是这样的由国有糖酒公司体系原有骨干开创的企业。天诚酒业副总经理于小鹏表示,公司前列桶金来自于代理“金六福酒”。他回忆说,那个年代的糖酒会,像天诚这样新生的商业企业都在寻求良好的发展机会,对他们而言,能够代理到好的产品就是找到好的机会。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招商同样是他们在糖酒会上的重要内容——寻找目标市场的合适商户。
“那个时代,名酒与区域品牌混杂,新贴牌开发的产品也很多。”有业界人士表示,正是因为产品诸多,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大,所以招商才成为厂家参与糖酒会较为重要的内容。
但其后这种招商功能也在慢慢变淡——越来越多的厂家主动出击,来到目标市场寻求商家合作。而在固定节点召开的糖酒会,其招商功能自然被慢慢冲淡。企业借机与同业交流,与经销商增进感情反而成为较为重要的看点。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在招商功能淡化之后,除却与同业、与经销商的交流之外,展示品牌形象、展示企业形象也成为主要目的——这个人人参与的盛会,正变得不可缺少。
另一方面,化与市场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厚。诸多国外品牌的参与,让糖酒会变得化。直到2009年春季,糖酒会尝试性地开设了葡萄酒与烈酒馆,糖酒会的化进程才真正进入轨道,并以几何级上升的加速度运行,逐步实现糖酒业与市场的接轨。业界人士表示,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洋酒、葡萄酒市场逐年上升的事实,过去白酒一家独大的局面被彻底改变。
民酒时代
消费者为王
从供应会发展到招商会,再从招商会发展到形象会、交流会,糖酒会的角色随着背后市场的改变而改变。而2013年的行业低迷,又给未来的糖酒会抹上了新的色彩。
在业界人士看来,随着官酒时代的落幕,未来的市场必定是消费者为王、民酒成风,这种改变必将在糖酒会上有所体现。
这种改变首先在2013年的糖酒会上有所表现——在该年度春季糖酒会上,诸多低价位产品成为主角,显示着市场风向的改变。参会的北京量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副总裁沈圆江表示,他们若投白酒行业,将中低端酒企。
在这一届糖酒会的主题论坛“变革下的酒业经济”上,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认为,禁酒对白酒行业短期是利空,但长期来看,属于利好。孙选中认为,简单依赖公款消费的产业是不成熟的,如果白酒始终依赖公务消费,早晚都会倒掉。而国八条出台后,实际上给大家一个回到市场、努力提高市场经营能力的机会。他认为,此后一段时间,白酒行业将大浪淘沙,好的企业较终会走出来,而一些投机类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洛阳杜康控股销售公司总经理苗国军则言简意赅,认为白酒行业将实现从“名酒向民酒”的转变。
而从理性和数据分析看,苗国军认为,支撑白酒行业长期向好的逻辑在三条:一是经济仍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形势会越来越好;二是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的快速提高,2010年,城市中等收入人群的定义是1.7万美金到3.5万美金的年收入,这个人群会从2010年的6%快速成长到2020年的51%;三是经济的发展会带来社会交往的增加,尤其是高铁等工具带来交通的便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越来越频繁,有利于白酒需求的扩大。
在春季糖酒会之后,诸多企业也以实际行动为“民酒化”作了注脚——五粮液在当年7月推出数款腰部产品,展开了名酒企业集体俯身下探的行动。
企业推出亲民新品,二线酒企则更加专注于原本的优势所在——中等价位产品。酒业观察家们认为,这种低价化、大众化的民酒风潮还会继续,并会影响到糖酒会上厂商的作为。
“未来企业将会更多地将糖酒会作为民酒发布的较佳场所之一。”酒业专家田震认为,虽然不乏单独发布新品者,但作为天下客商云集的盛会,在糖酒会上发布显然更具意义。
另一方面,糖酒会作为厂商之间盛会的定位可能被改变,这个看法来自于消费回归的大趋势。
“消费回归就是以消费者需求为本。”营销专家田震表示,过去厂家的品牌开发往往以自身意志为依据,罔顾消费者的意见,而在渠道方面,也同样依赖于经销商,看似与普通消费者关系不大。
这样的状况下,以往的糖酒会主角自然属于生产企业与经销商,普通消费者只能以看客的身份出现,而对于展会走向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但在消费者回归的趋势下,企业需要研究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