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百纳”之争谁更受益?

时间:2010/3/5阅读:661 百科问答
共1个回答
  • 2010/3/5 17:34:07小冯

    拥有30亿市场份额的“解百纳”究竟是张裕公司的私有财产,还是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共同资源?2009年12月30日,经过6年纷争的“解百纳商标归属案”在京审结。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主要证据不足,判决撤销工商总局商标评定委员会对张裕申请注册“解百纳”的裁定,判定将张裕注册“解百纳”的申请发回商评委重审。 “解百纳”是法文“cabernet”的中文译名,原产于法国,作为公认的葡萄酒品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作为葡萄品系从国外引种以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进行了大范围的种植。据了解,葡萄酒行业生产“解百纳”的企业达数百家,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酿造红葡萄酒原料,是葡萄酒行业的共有资源。目前,国内市场上多个品牌、多种价格区间的“解百纳”产品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多元选择。 张裕抢注“解百纳”一事,引起了业内的质疑不断。早在去年,一份来自新浪专题的网络调查结果就显示,多数参与者反对张裕独占“解百纳”。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消费者表示:如果“解百纳”为张裕独占,那么喜爱“解百纳”的他们将失去选择其他品牌的机会。另一方面,消费者担忧,如果张裕独占“解百纳”,缺少市场选择机制的制约,“解百纳”的质量将无从。 消费者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葡萄酒业内专家对此分析说,张裕通过概念营销的方式将张裕与“解百纳”进行捆绑,一旦注册成功,行业内的其他品牌将遭到清洗,这对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是极大的威胁。威龙酒业常务副总经理焦复润曾流露出这样的担忧:“如果张裕终获得了‘解百纳’商标,其他企业将不得不放弃‘解百纳’这一名称。而一旦张裕将‘解百纳’作为品牌垄断之后,消费者再想喝到‘解百纳’这种普通葡萄酒,就只能花几百元的价格买张裕一家生产的。让消费者为企业的恶意注册买单,这是不公平的。”据估算,如抢注成功将给消费者增加接近20亿元的消费成本。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回重审”的判决对广大葡萄酒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甚至葡萄种植果农而言,都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对此,北京律师协会专家表示,一中院的判决是站在行业、公众利益的立场上。对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消费者的消费权益都是一个福音。相信商评委的重审也会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终做出公正的裁决。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
对该项目感兴趣?立即询价!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同类厂家查看(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好酒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线上春糖会,选品享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