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我国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的一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由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到商、周奴隶社会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仰韶文化遗址于1921年由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学者袁复礼发现于文化古城渑池的确仰韶村。仰韶酒自一产生起,就在仰韶文化的发祥地生了根,并深深地融汇到了中华六千年历史长河当中,可谓六千年醇香不改。这样长,这样完整的一段酒文化,实属罕见。以仰韶文化命名,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仰韶酒”,一问世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畅销不衰。历代诗人墨客都因朝圣文化而与仰韶酒结下情缘,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1063年《送徐无党之渑》诗中写到:“园林相映花百种,都邑四顾山千层。朝行绿槐听流水,夜饮翠幕张红灯。”醉翁之意不在山水而在乎仰韶文化名酒耶!
宋代豪放词风的大词人苏轼,才华横溢,却嗜酒如命,他的诗文中多处提到酒。就是这样一位诗酒狂人,与仰韶文化的发祥地----渑池有着非同寻常的关,苏轼曾写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处?应似尺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辙写诗和之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旧骑还循大梁陌,行人已废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舍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任鸣嘶。
至于二人是否曾为渑池“县吏”,无从查考,但至少有一点可以断定,他们到过渑池,且印象颇深。嗜酒、爱酒的大文豪,何以对渑池情有独钟,写诗相互唱和呢?除了渑池的历史风物,青山秀水外,恐怕与渑池的仰韶美酒不无关系吧。
宋朝历史学家司马光由长安途经渑池时,因留恋渑池的美景陶醉于仰韶美酒,依依惜别,甚至流露出不想去九朝古都洛阳之意。他在《自渑至偃谷水行》诗里写到:
已烦谷水远相送,更得高峰遥见迎。山碧峰青看未足,确愁前到洛阳城。
明清时期渑池酿酒业已十分兴盛,城内手工酿酒作坊达百余家,品种数十。“凿池盛酒,可以撑船,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酒品之多,酒产量之巨,由此可见一斑。明代山东左布政使戴琪有诗《渑水清波》:
为余渑水泽青波,一派青流接涧河。
清浅正宜龟曝背,莹明犹称鲤抛梭。
白苹红蓼秋思苦,岸芷汀兰春意多。
何处忽来林下客,泊舟沽酒听渔歌。
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渑池的“醴泉”及美酒“醴泉春”推崇有加。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段世垣(渑池县二十里铺人),他曾向先生推荐家乡的“醴泉春”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路过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时,他品尝张裕葡萄酒,回味起曾喝过的“醴泉春”,便挥笔题匾“品重醴泉”。历经百年巨变,甘美的“醴泉”水依然在汩汩地流着,仰韶酒系列产品之一的“醴泉春”依然万里飘香。
酒界泰斗秦含章1998年应约拜谒仰韶文化,品尝了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仰韶酒后,秦老欣然提笔写下《仰韶酒》
仰韶文化六千年,制曲神工传遗篇,独厂专研成美酒,众仙饮醉乐心田。
书画家范曾先生在一品仰韶集团酿制的美酒之后,一挥而就:“仰韶酒味浓而醇,一饮诗情入九陔”。畅饮之后又留下了”何以解忧?岂唯杜康,杯有仰韶,乐也陶陶“的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