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是现代社会一切商业活动中较基本的元素和符号,一件商品大到汽车小到钮扣都会有一个“标志”,否则好像就不能叫品牌。而在我国古代,较早的商业性“标志”是酒旗——这也是我国较早的广告。
作为一种较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里的“悬帜”即悬挂酒旗。
酒旗大致可分3类: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灯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表现形式,如“酒”、“太白遗风”等。
在唐代,许多的诗人都在诗歌中对酒旗做过描述,正所谓“酒旗飘处有风流!”。看来那时酒旗已不仅仅是一种标志,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这是白居易《曲江》中的名句,“酒旗大堤头,堤下墙堤上楼”则是刘禹锡在《堤上行三首》中的吟诵,另外,还有杜牧《江南春绝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张籍《江南行》中的“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韦应物《酒肆行》中的“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等等。
很显然酒旗给古代人们生活增添了很多的色彩,因此也深得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可见酒旗应该是当时的一种非常成功的广告形式,甚至可以堪称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到了宋代以后,不仅酒旗广告上的装饰手法已很丰富,而且还有很多画家也以酒旗入画,如《清明上河图》,桥头就有一间酒楼,上悬五条幅旗,上书“新酒”。
再后来,酒旗甚至已不再仅仅是酒楼本身的一种标志广告,它还变成了一种广告媒体。有的直接做酒的广告,如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开设的酒馆,酒旗上题有名家墨宝:“本店发卖四时荷花高酒”,荷花高酒是当时宫廷御酿;有的酒旗则标明经营方式,如《歧路灯》里的开封“西蓬壶馆”木牌坊上就书写着“包办酒席”;更多的酒旗住要是极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中“杏花村内酒旗飞”的酒旗上就书写着“开坛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等字样。
古代早期的酒旗都是用青白二色的布制作的,以后发展为五彩酒旗,上绣花纹图案或店名、酒字等等。今天以挂、插、举、扛等多种形式被广泛使用的旗帜广告,以及随处可见的招牌、霓虹灯、店招、条幅等等,都与我国古代的酒旗不无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