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酒屋在日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提供酒类和饭菜的料理店,很有日本家居的特色。起源于江户时期,据说较初是酒铺经营者为了使客人在买酒之后,能当即在铺内饮用而提供一些简单的菜肴开始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居酒屋也逐渐成了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群众性的社交场合,对日本文化带来的影响也不少。同时,居酒屋也是日本电影常见的场景。而电影《非诚勿扰》中“四姐妹居酒屋”的原型就是日本旅游胜地阿寒湖一家着名的烧烤小店。电影热映后,不仅店内生意兴隆,更是带动了居酒屋这一日本文化牌在内地的传播。
北京的居酒屋集中在日本人聚集的地方,比如燕莎桥西边的新源里,或是燕莎桥东边的好运街,私密可人,常常需要费时寻找。推开门,老板或店员都会用地道的日语热情喊出“欢迎光临”,店里的暖意夹带着清酒的冷凛香气袭来,才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找对了。
很多人心中的日本菜基本都集中在五酒店的和牛,奢华刺身,阳春白雪到顶点。但在居酒屋里,平民的美味才是王道——用心做简单的食材,一直都是日本美食文化的精髓所在。或许和岛国文化有关,日本人非常重视“小小的幸福”,小小的店,精致的食物,喝一杯小酒,和大口吃肉的美食快餐相比,别有一番乐趣。
日本的居酒屋,当然少不了刺身和寿司,但却并不局限于此:提供烤鸡肉串为主要饭菜的店,常常被称为“烤鸡肉串铺”。烤鸡肉串铺店内设置着烧烤鸡肉串的台,常常在客人眼前直接烧烤鸡肉串。提供关东煮的店,常常被称为“关东煮店”,而店内设置大的方形敞口式火炉,在那里烧烤的饭菜称为“炉端烧”,都有各自的簇拥者。
居酒屋文化的魅力还在于食客和老板之间的默契。每个居酒屋的老板都偏执,比如寿司要以指法握几下,鱼生要用的刀切开。之前曾经有人批评一家“八喜为”的老板,用无比客气的执着逼着他品尝蘸了生鸡蛋的食物,并说这是正宗吃法,完全无视客人的喜好。抱怨归抱怨,这些居酒屋的老板,有“顾客是上帝”的谦恭态度,但是遇到美食的问题,也会搬出“美食才是,理解我的客人才是知己”的执着,颇为可爱。
居酒屋,在日本原是男人下班之后的消遣场所。而在京城望京周边,比如鹤一这里,则是三五知己亦或家人相约谈天的静谧之处。店内料理也是给人以家的感觉,实而不华,温暖自在的住家菜肴。所以三五人相聚聊天,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简约的日式环境,低调而温馨。隐居于小区周边,三杯一米阳光,一个知足的周末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