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早举办我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糖酒会”)的城市是北京,时间是1955年。
这一年,新“一五”计划建设正在艰难地进行着,经济得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此时,由城市服务部组织的我国供应商会在京西苑大旅社(今西苑饭店)召开——这也是较早的糖业糕点食品供应交流会,以后逐渐成为“天下前列会”的糖酒会。
彼时,国家的GDP是910.0亿元,财政收入是249.27亿元,工业总产值534亿元。这一年的3月1日,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人民币。而这一时期,很多在1949年建厂的名酒企业纷纷面临着粮食紧缺问题,1955年前后的茅台酒厂,产量也只有两百吨左右,而整个酒行业因为生产企业规模小,原材料来源广泛,不宜实行计划管理,连同奶制品、罐头、糖果和糕点等一起成为商业部门进行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的重要商品。
糖酒供应会的基础由此建立,并逐渐伴随着整个酒行业的发展变迁,见证并守望着这个行业的兴衰荣辱。
计划经济期:供应,稳定行业发展
1955年到1971年,我国糖酒会的表现形式是计划经济与内部计划供应会同时召开的产品调剂会。由于统购统销的经济模式,在早期的我国糖酒会上,参与交流的仅仅是酒类、奶制品、罐头、糖果、糕点等,目的是调剂和补充市场供应。
据悉,由于当时糖烟酒商品的特殊性,为城乡人民生活需要,1968年到1971年,糖酒会依旧在山海、洛阳和韶山、太原等城市召开,以此来安排我国糖酒的市场供应,为人民生活需求做较大的努力。
应该说,这期间的糖酒会,其服务意义远远大于其市场意义,而其在我国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酒类生产企业在糖酒会中相互学习和进行经验交流。
1972年,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我国糖业烟酒等三类商品交流会,成为糖酒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使其成为前列次真正独立的商品交流会。这一变化对酒行业的影响在于,改善了地区间长期以来比较封闭的经济交往方式,自然也受到了很多生产企业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