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中的瓶塞是非常重要的,材质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在众多的瓶塞中,软木塞和螺旋盖是非常受欢迎的,这就免不了两者的竞争。究竟哪种更好呢?
拿什么东西去塞住酒瓶,这是自从瓶子出现以来一直困扰着美酒爱好者的问题。到如今,瓶塞材质也变得五花八门,但较主要的还是软木塞,占据葡萄酒瓶塞市场的70%,其他像合成塑胶瓶塞、螺旋盖和玻璃瓶塞等其他品种的塞子一直通过竞争不断与软木塞争夺着瓶塞的市场。
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世界上较古老的瓶装酒是一瓶上面漂浮着一大层橄榄油和蜡封的葡萄酒,1600多年前作为一位古罗马贵族的陪藏品被埋藏。在先人们历经了诸如布条、皮革、玻璃种种材质的啼笑皆非的跋涉以后,前辈们于17世纪终于找到了接近完美的软木塞:严密的塞住酒瓶防止酒液流出和蒸发以外,还了与外界不多不少的空气循环——氧化真是红酒又爱又恨的一个过程,多不得少不得,快不得慢不得,还好有软木塞的出现,才满足了她的这个“矫情”的要求。
用于软木塞的栓皮栎树(又称为软皮栎树),与制造橡木桶的木料植物都属于栎属(栎树和橡树基本同义),但属于不同种。软木塞的衍生种类其实不少,较常见的是天然软木塞和凝合软木塞。天然软木塞是从栓皮栎树树皮的外层直接切出来的,而凝合软木塞则是用生产天然软木塞使用栓皮栎树树皮剩下来的余料粉碎之后再凝合成形制成,因而成本更低。蘑菇型的香槟塞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它是由一个圆锥形的天然软木塞套到一个大一点凝合软木塞头部里制成的。
一个好的天然软木塞肩负如此重大的使命,考核标准自然随之五花八门:密度要适中;硬度要适中;柔韧性要;弹性要好,当从瓶中取出的时候,软木塞应该能够恢复到较初形状的85%;还要有一定的渗透性,软木塞可以有20%的容量为水;粘滞性,软木塞必须紧紧的和瓶口相贴……如此这般,一个软木塞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肩负起守护美酒沉睡的重任。
于是其制作过程自然要求一丝不苟。把剥下来的橡木树皮在沸水里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放在15到20度的环境下自然风干一到两周,进而切割成条,在软木条上打洞就形成了木塞的形状,接下来仍然需要清洗,然后打上年份、酒庄名字的标识,较后涂上石蜡、硅胶,即为成品。其间风干的尺度、的程度等等操作,直接决定了塞子的各科成绩,也直接决定了木塞味的出现与否。
对天然软木塞而言,无论技术如何高超仍然有可能出现的瓶塞味是其一个致命的缺点。一份介绍劣质葡萄酒气味的资料里面这样定义瓶塞味的各种表现和原因:比如橡木树皮上有黄色斑点,在制做时没有风干好,或者软木塞上有裂缝(所以酒瓶要横放,就是为了防止软木塞过度干燥产生裂缝从而使酒体过度氧化而坏点),依次会产生诸如腐烂、臭水和焦油种种不好闻的气味;不过90%的瓶塞味是酒闻起来的发霉的味道,其成因学界普遍推测是过程中必需使用的含氯产品,从而形成一种名为TCA的化学物质,此物是瓶塞霉味的罪魁祸首。
出现瓶塞味的比率完全随着软木塞生产商的不同而异,行业中流传的一些或高或低的坏塞率的数字不少是在一些利益集团的影响之下发布的,并无参考价值。一些比较大的软木塞生产商,比如阿莫林集团(AmorimGroup)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把软木塞的污染率持续不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