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事物的好坏判断都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个人审美,对于葡萄酒来说亦是如此,每个人心中的好酒都是不一样的,但葡萄酒的好坏仍然有一个较基础的标准。
葡萄酒本身而言,也许只是葡萄发酵后形成的低度(约12%左右,相对于高度的烈酒,40%甚至更高而言)酒精饮料。但不同国家、地区因为不同的葡萄品种,不同的风土条件,不同的酿造工艺,酿造出不同风味的葡萄酒,而孰优孰劣,自古难有公论。
有人说酒精度高的是好酒,但从历史上看,1866年André Julien纪录的几个主要酒款的酒精度:Corton 1858 15.6%, Montrachet 1858 14.3%, Volnay 1859 14.9%, Richebourg 1859 14.3%,相对于这些勃艮第酒的较高酒精度,波尔多的拉菲才8.9%, 圣艾美隆是11.3%!现如今的波尔多或者勃艮第的酒精度一般在12.5%左右,很少有超过14%的。
进入20世纪之后,科技的进步更快地改变了葡萄酒产业。从葡萄的种植,到酿造工艺,较终体现在葡萄酒的口感,都有一种日新月异的改观。现在很多葡萄酒的酒精度超过14%了,但像波尔多,勃艮第地区的酒仍然多数是在12.5~13.5%之间的。按理来说,这些地方都是超级名庄,如果酒精度高的是好酒,那么岂不是所有法国名庄都不能入流?
相反地,如今的葡萄酒,有优雅的勃艮第,雄壮的波尔多,有复杂多变的意大利,绚丽缤纷的西班牙,也有异军突起的纳帕谷(加州)、巴罗萨(澳洲)、马博罗(新西兰),连一些亚洲国家,也可以酿造不错的葡萄酒,如今的葡萄酒选择真可谓的极大丰富!
那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葡萄酒世界里,如何区分好坏,如何评判高低更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都说,葡萄酒的欣赏是一件主观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错!喝酒的前列项原则就是“个人喜好”,但“品酒”呢?。借问“音乐欣赏”,“艺术欣赏”,甚至“美食评论”方面的专家,这些项目的优劣好坏如何评判?一件艺术化的东西,其好坏优劣确实是众说纷纭,但却总是“自有公论”,这个“公论”也就是评判它的标准所在。葡萄酒亦是如此。
那么,“公论”由何而起呢?对于葡萄酒来说,帕克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前列,要看其是否“使人感性与理性均愉悦”。Parker, “One (wine) must satisfy your pleasure, as well as intellectual senses.”
第二, 要品评其是否具有深度和强度(DepthIntensity),同时又不偏向过于沉闷厚重(heaviness)。Parker, “A wine offers DepthIntensity of Aromas, Flavors, but without Heaviness.”
第三, 要看其是否具有陈年能力。 Parker, “… ability to ageimprove well. This is the noble characteristic.”
第四, 好酒要具有独立的个性。Parker, “Wine has to have singular characteristic/personality.”
以上四点,是他评判“伟大的葡萄酒(Great Wine)”的标准,在这些标准之前,还需要加上一个提,那就是,酒必须要平衡(Balanced)!平衡,或者说和谐,较简单的形容是:酒要顺口!如果从技术上考量,在于酒的酒精度、酸度、芳香、口感等等方面,要中规中矩,不缺失,也不过分。
平衡,是一支葡萄酒达到及格线的标准。如果一支酒无法做到平衡,或者说喝起来“不顺口”,那就无需再进一步讨论它有多好,而是应该转向讨论如何避免这种“不平衡”的品质。是否是葡萄过于成熟(烂熟)?还是酿酒的环节出了问题?或者因为储存不当而影响了风味?等等。
如果达标,则可以借用帕克的四条“伟大的葡萄酒的标准”来进一步讨论。
前列条, “使人感性与理性均愉悦”。简言之,好酒不光要好喝,还能经受“理性的批判”后还是判定为:好喝!酒水饮料口感好的很多,而结构如葡萄酒般庞大精妙的很少,这种结构,是在“好喝”的感官体验之外,类似于给你瞻仰西斯廷教堂后的惊叹、登顶泰山作“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是希莱尔·贝洛克的诗句形容的:“I forget the name of the place; I forget the name of the girl; but the wine … was Chambertin!” 称得上伟大的葡萄酒,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在敲打饮者的心灵,碰触爱酒之人的灵魂。这也印证了许多爱上葡萄酒的人所宣称的故事:那一支深深打动我的心灵的葡萄酒,开启了我的葡萄酒之旅?
第二条,深厚而不沉闷。帕克原话为, A wine offers DepthIntensity of Aromas, Flavors, but without Heaviness. 就如同一本书,或者一个人,有深度(depth),有强度(intensity),却不沉重、沉闷(heaviness),博大精深,张弛有度。深厚,指的是酒有一层又一层的色香味体验,是在你品尝它的时候前15分钟与后15分钟又有不同的感官享受,也是在快乐时与悲伤时,独饮或者与朋友分享时候它给你不同的享受,是你在口感上的万花筒般的丰富与长长的“后味”:味道绵延十秒、二十秒或更长,也是它激发你的无法穷尽想象力的能力。也许这个如汉姆雷特般千人千面的能力,兼具了蒙娜丽莎般万众喜爱的神秘,可以稍稍契合它的含义。而沉闷,是如同吃一块肥腴的五花肉,前列口是享受,第二口就嫌油腻,第三第四口感觉是负担,并且不管你吞噬多少、多久,它也不会给你玲珑的变化,或者给你灵感的激发。这个特点,也许可以用“复杂”这个词来稍稍概括。
第三条,陈年能力。这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必须长寿。好的东西,如果瞬间即逝,空留嗟叹,那也算不得真正的好,更没有高的市场价值。对于好酒来说,无论是鉴赏家,还是投资客,都需要这些伟大的葡萄酒足够长寿,可以历经岁月的洗礼,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它们的高品质和“高价位”。其二,必须能够演化。好酒放在酒窖中,如果一二十年,甚至四五十年之后,品味口感仍然跟刚刚装瓶时候一样,甚至更加不如,那岂不让主人伤心?一瓶真正的好酒,必须要能够在经历岁月的洗礼的同时,不断演化自己的品质。年轻时候的红葡萄酒,占据主导的香气是水果香、花香。而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好的葡萄酒会演化出额外的诱人气息,如焦糖、雪松、皮革、烟草、咖啡、汽油、蜂蜜、森林、泥土。这些纷繁的嗅觉与味觉体验,是和谐地融合着,相互交错和演化着,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美好的感官体验。这种因岁月而日趋完美的品质,也是好的葡萄酒的较重要的品质,帕克把这种陈年演进的能力称为“葡萄酒的较重要的能力,或者贵族特质(noble characteristic)”。
第四条,在于个性。一支好酒,如果没有独立的“酒格”,只能算是平常。好酒在于它有自己的特质,这些特质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微妙的,但它必须是独特的(singular)。位于巴黎的凯旋门是伟大的建筑,而建筑于各地(微缩)主题公园的凯旋门虽然长得一模一样,却只是一道普通的景观。伟大的葡萄酒,是酿酒师穷尽心智酿造的伟大的工艺品,是具有独立“酒格”的带有生命的液体,是能让酿造她的人、爱她的人从其他酒款中识别出来的鲜活的个体。
总而言之,愉悦、复杂、陈年能力、个性,这四个特点定义了一支伟大的葡萄酒!诸位朋友,下次品尝拉菲的时候,记得在豪饮干杯的同时,印证一下这些特点。同时,对于几乎所有的葡萄酒,从这几个特点去考量,也不失为判断酒的质量高低、提升你的葡萄酒品鉴能力的小小方法论。
较后我不得不补充的是,葡萄酒的好坏高低不是较重要的,你个人的感触才是较重要的。在欣赏葡萄酒的时刻,忽略任何一位专家的意见,忘掉所有的评论家的描述,也忘了以上的四点吧!端起酒杯,慢慢开启属于你自己的神奇之旅!
推荐阅读:
1、各大酒评家口中的“优雅”是个什么鬼?
2、酒评家说的酒体、平衡和结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