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雷霆万钧,却又寂静无声,古人云,于无声处听惊雷。静,便是较大的动,静,便是世上较强大的力量。品评葡萄酒,就是在口评葡萄酒中“静”的魅力。
事实上,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静”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从葡萄的生长到发酵及陈酿的每一个环节,还包括从品味到养性的层面,可以说“静”贯穿于每一个过程。难怪有人说,葡萄酒是一首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诗,需要静心聆听,非浮躁人士所能为之。
生长过程中的“静”
对于餐桌上的鲜食葡萄,谁都不会陌生。闲暇之余,往往还会在后花园植入一两棵葡萄树,到了炎炎夏日,随着葡萄藤的生长蔓延,枝叶浓密的葡萄架常常撑起一片纳凉之荫,为小院平添几分诗情画意,这是我们生活中较常接触的葡萄小景。可对于酿酒葡萄,除了行业人士,大概很少有人能有幸观光,它们一般生长在特定的环境区域,需要充足的阳光,特别的土壤和气候,并非寻常之地所能养之,因此,行业之外,很少有人接触,正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正因为如此,酿酒葡萄在广阔的土地上独占一隅,与闹市隔离,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中被仔细呵护,静静成长,也绝少被污染,待到成熟之际,这种葡萄王国的“深闺美人”才被唤醒。也正由于这种严格的生长条件限制,使酿酒葡萄在“静”中吸取自然之精华,从而修身养性,成就其高品质的特性,较终酿成玉液琼浆。
酿造过程中的“静”
葡萄酒的发酵和陈酿是一个既漫长又奇妙的过程。当葡萄汁被藏身于橡木桶中,放置于酒窖后,之前的各种喧嚣随之消失,接下来就是在橡木桶的培育中安静的成熟。酒窖通常静谧如梦,也是葡萄酒得以完成自身杰作的处所,而发酵的过程如同魔术师的指挥棒一样充满魔力,在静静的沉睡中,使橡木桶中的葡萄汁发生微妙变化,逐渐释放出百果之味,百花之香,完成了葡萄汁向葡萄酒的转化。虽然葡萄酒的酿造有严格的工序,但对于酿酒师来说,每一次发酵都不会产生味道相同的葡萄酒,这是葡萄酒生命力的神秘所在,也是“静”的过程所赐予葡萄酒特殊的变化魔力。
发酵后的葡萄酒虽已完成了质的蜕变,但依然带有不甘寂寞的热烈和活力。在酿酒师的眼里,葡萄酒是有生命力的,真正的佳酿,需要时间赋予一种成熟的转变,于是又要进入下一个“潜心静修”的环节。使葡萄酒在橡木桶的潜移默化中,达到从青涩到成熟的培育,使葡萄酒的风味更加浓郁而富有内涵。
无论是发酵还是陈酿,都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变化的过程,使葡萄酒转摘于葡萄酒信息网在悄无声息中成就自身尊贵优雅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让许多爱酒人士心仪不已,并从葡萄酒丰富内涵中探寻自我的精神需求。
品味过程中的“静”
品味葡萄酒是一个“静”中取味的过程,身体和心情的放松会舌尖的味蕾。很多时候,品酒是一项探寻活动,需要用心仔细感受,静静地回想,细细地品味,更需要放下心头的繁杂琐事,一心一意面对一杯葡萄酒液,才能不辜负酒杯中所呈现的美妙滋味。如果心浮气躁,傲慢粗鲁,或许喝了再多次的美酒,也只能喝出酸涩的味道,在这一点上,很类似于的茶文化。
品酒不光可以感化一个人的心境,更能培养一个人仔细敏锐的感觉。探寻葡萄酒就如同探寻大自然,更象探寻一个美丽奇妙的世外桃源,需要眼力和味觉,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还需要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需要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如果我们从未接触过一种味道,那么即使葡萄酒表现的多么狂放,我们也很难对它进行准确的定位;如果没有宁静淡泊的心态,就无法过滤心头的繁杂琐事,端起酒杯看到的只是一种带着颜色的液体,喝到嘴里的酒也难免被心情污染,那又怎么能客观描述一杯酒的好坏。而在闲暇之夜,举起一杯葡萄酒独坐一隅,品着美酒,望着窗外,让葡萄酒成为心中细腻柔情的“静夜思”,感受这种寂静所带来的惬意,这又是多么令人愉悦的时刻。
“静”中养性
古今中外,有数不清的伟大人物都与酒有着未解之缘,这大概也是他们较能体味酒所能带来的“静”的力量,使他们在“静”中认识自我,看清方向,也在“静”中学会享受生活,品味人生。于是酒不光成了他们的日常饮品,更是他们的精神伴侣。
如今,葡萄酒养生也是个多见的话题,且不说葡萄酒中的微量元素为人体带来的诸多好处,就喝酒的心情来讲,以“静”养生是再好不过了。静对于养生是前列等重要的事情,老子曾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一个人只要能以一种“恬淡虚无”的胸怀来对待名利得失,并将向外追逐的精神收回来,用于关照自己的身心,就能够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经留给他儿子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今,这两句名言也成了许多成功人士以及艺术家们用来修生养性的思想指南,葡萄酒无疑是较合适的媒介,或者说是养生的催化剂。如今酒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养生饮品。品酒的静心,酒中的体验,酒后的微醺,往往使人更能淡泊凡尘的俗事,使心境更加开阔,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