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里说人生有 3 重境界:
第 1 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 2 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 3 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说的是从涉世未深的天真无邪到经过人间跋涉看破后的坦然。其实山一直是山,水也一直是水,变的是我们的心境。
近期集中品酒 10 来场,不能说达到了超高境界,但从初学至今,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可以说对各个境界都有一些领悟。
第 1 重:品酒是酒
初学品酒,只知道品酸、甜、涩(单宁)这几种味道,喝的就是酒精饮料的一种。酒好不好,就看闻着香不香,喝着口味在嘴里是否平衡,至于前辈们说的是否陈年,是否经过橡木,什么产区,什么年份,一概不知。酒好不好,不在酒标上,只在自己嘴里。
第 2 重:品酒不是酒
随着知识的积累,逐渐明白了品酒不仅是咂摸味道,更要观色、闻香、感受口感和余香,还要看产地、酒庄、年份、酿造工艺、葡萄品种,是否典型等等。于是品酒前会开始认真查阅关于该款酒的以上知识,品酒时也不再是光看好不好喝,而是严格按照系统品尝方法认真填写每一项。
有时候功夫不到家,看着前辈们闻一闻就能说出 10 来种香气,而自己却只能简单说出一两种,内心不安,于是就开始搜资料,看这种葡萄品种该有什么香气,看看酒评家们如何评价这款酒,跟着说,准没错。至于判断酒好不好,先看看酒庄名气大不大,网上询价网看看售价高不高。这种方法大多数时候都奏效,但也难免有比如橡木塞污染、年份不好导致采收异常等等失误闹笑话的时候。
更有甚者,有时候明明品酒品出了酸甜平衡,果香饱满,正想判断为一款好酒。结果大师又说,这酒其实极差。仔细去闻,其实这果香并不是果香,而是后期添加蔗糖伪造的!酸甜平衡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这样也是错,那样也是错,干脆闭上嘴,三缄其口,方不犯错。如果有人问起来,就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嘴里说着,其实空无一物,仔细分析,等于没说!据说有些葡萄酒大师也会这么做。唯有这么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失身份。
第 3 重:品酒还是酒
随着品酒经历越来越丰富,对酒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这时候品酒,更倾向于盲品。不管品牌也不管价格,喝到嘴里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别人如何吹嘘酒款怎么畅销,怎么名气大,什么有机农业、生物动力法,什么人工采摘耗时费力,什么进口橡木千里迢迢,统统不管,自己心里自有一杆称。这时候品酒又回到了初时的模式,闻着香不香,喝着是不是平衡,感觉是不是愉悦。
不过第 3 重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只是尽力去做而已。怎么能做到呢?在看来就是永远把自己放在一重境界,永远把自己当小白。不管别人是否给自己扣的帽子,自己心里永远把自己当一个初学者。犯错是正常的,不知道也是正常的,没什么不敢承认的,也没什么不敢问的。理直气壮地空杯,这样杯子永远都不会满,因为它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