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过量,会危害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加深啤酒色泽;多酚过少,啤酒会变得寡淡、缺乏杀口力和收敛性。因此,控制适量多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简要谈一下生产中控制多酚含量及其影响的一些措施。
1.原料大麦
选择粒大皮薄的大麦,同时考虑大麦的品种、成熟度和收获时间与地区等。生产中应依据麦芽溶解度(库值)等质量指标,合理搭配原料并调整糖化工艺。
2.酒花的贮存
新鲜的酒花多酚聚合指数明显低于氧化酒花,麦汁煮沸时添加的酒花一定要是新鲜、未氧化的。所以,酒花一定要在低温、干燥、避光和隔氧的环境下贮存,酒花贮存指数H.S.I.应控制在0.25—0.3之间。
3.酿造用水
投料水、稀释水等酿造水中铁离子等金属离子含量要低,并降低残余碱度。
4.麦芽粉碎
一般认为,湿粉碎比干粉碎总多酚含量要高,但多酚聚合指数低些。粉碎过程中要求麦皮破而不碎。采取湿粉碎、脱氧水下料可以降低多酚的聚合指数。
5.糖化过程中的控制
(1)适当提高大米、淀粉、小麦芽、糖浆等辅料的比例,以降低多酚含量。
(2)糖化过程中调节合适的pH,以减少多酚的溶出,要求糖化醪pH为5.4—5.6、洗糟水pH为5.8—6.2、麦汁煮沸时pH为5.2—5.4。
(3)多酚含量随糖化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因此,糖化各段温度要适宜。
(4)随温度的提高和浸泡时间的延长,会加速皮壳物质的溶出,从而增加了多酚含量。因此,麦汁过滤和洗糟水温度要控制为76℃—78℃,并尽量缩短整个过滤时间。同时,优质啤酒洗糟终点残糖为3.0°P左右为宜。
(5)过滤后的麦汁尽快煮沸,并加速多酚氧化酶的灭活,提高煮沸强度至8%—10%,析出多酚-蛋白质复合物。煮沸过程中把握好酒花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等工艺。酒花制品中多酚含量极低,也可以在煮沸时添加合适的酒花制品。
(6)糖化氧的控制。由于糖化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且时间较长,啤酒还原性物质很容易被氧化,可以采取安设麦醪混合器、底部低速泵醪、使用变频搅拌器、在倒泵时避免出现液体卷动、密闭生产等方式降低氧化发生。另外,在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艺时间。
6.混浊物的分离
麦汁煮沸时,单宁类多酚与高分子蛋白质形成热凝固物,冷却后也能和β-球蛋白等形成冷凝固物。分离时,可以去除麦汁中的聚多酚、儿茶酸及少量三聚多酚等。因此,麦汁澄清及后处理排除凝固物很重要。
7.发酵时,要求接种新鲜、强壮、无污染的酵母,进行低温强烈发酵,外观糖度和pH下降快。采用两罐法发酵,倒罐后在-1.0℃左右冷贮7天以上,保持罐内酒液温度均匀,析出冷混浊物。同时,在保温发酵过程中,罐内温度要平稳、防止反弹,使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等复溶。
8.清酒过滤
灌装过程中,应较大限度地降低啤酒中的氧,避免多酚氧化聚合,以保持啤酒本身的还原力和稳定性。生产中要采取一些减少氧入侵的工艺措施和先进的技术装备,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抗氧化剂来啤酒中的氧。
9.添加剂的应用必须正确、合理、用量适宜,既兼顾多酚与蛋白质间的平衡,不对啤酒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又不能过多地除去多酚。
(1)PVPP:一种不溶性高分子交联的聚乙烯聚吡咯烷酮,分子中大量酰胺键能高度选择性吸附和蛋白质交联的多酚。能吸附40%以上的形成蛋白质-多酚复合物中的儿茶酸、花色素原和聚多酚,对二至四聚多酚吸附力更强。PVPP应用能降低P.I.、防止冷混浊、推迟混浊的出现。
(2)单宁:单宁与敏感蛋白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保留了部分抗氧化的多酚物质,有利于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而且糖化时替代酒花多酚物质,有效降低麦汁总氮,尤其是可凝固性氮,从而有效调整麦汁多酚含量。
(3)尼龙66:除多酚效果较PVPP差,选择性也差,可吸附蛋白质等物质,影响泡沫和风味。
(4)甲醛:糖化醪蛋白质休止时加甲醛,可以和多肽结合后再和多酚形成不溶性络合物,麦汁过滤时除去。但添加甲醛须考虑成品啤酒甲醛含量,必须符合国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