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大名酒,究竟是哪十三大?
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在太原举行。此次名酒评选会经过激烈角逐,共选出金质奖章13个,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十三大名酒”。
茅台
1984年茅台再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在此次全国评酒会上茅台评分排名第 一。
80年代初茅台发展仍然处于比较低谷的状态,毕竟1962年到1977年茅台酒厂已经连续亏损16年。80年代初茅台的产量仅一千来吨,出厂价也只有8.4元,此时的茅台实力还不够强。
五粮液
1984年五粮液第三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在此次评酒会上五粮液评分排名第三。
80年代初五粮液已经开始崛起,到1986年五粮液的产能已经达到1万吨。之后五粮液有了底气,通过提价不断赶超,1994年五粮液超越汾酒,成为新的酒王。
泸州老窖
1984年是泸州老窖第四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在此次评酒会上泸州老窖评分排名第九。
80年代初泸州老窖销量位于行业前列,如今的销售额也是排在行业前五。80年代,全国各酒厂来泸州老窖学艺的人络绎不绝,因此泸州老窖也有了酒界“黄埔军校”的美称。
汾酒
1984年汾酒第四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在此次评酒会上汾酒评分排名第二。
80年代也是汾酒快速发展期,70年代中期汾酒的产量才800多吨,到80年代初产量就达到3200吨了,1985年产量突破8000吨,约占当时全国13种名白酒产量的一半。到90年代初汾酒产量已经达到25000吨了。1988年到1993年,汾酒实现全国轻工业经济效益“六连冠”的传奇。
洋河
洋河是江淮派浓香的开创,1984年是洋河第二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此次评酒会洋河评分排名第四。
80年代洋河也属于是供不应求,当时洋河大曲是限量供应。因此在80年代洋河的产量也极速扩张,80年代洋河销量达到1.8万吨。目前洋河依然排行白酒行业前列。
古井贡酒
1984年的评酒会上古井贡酒第三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古井贡酒除了没有入选首届评酒会,其余四届都不曾缺席。
80年代古井贡酒也迎来转折,酒厂利润从几百万增长到几千万,到90年代古井贡酒连续六年销售额位列全国白酒企业前三。
剑南春
1984年是剑南春第二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此次评酒会上剑南春评分排名第五。
1984年,四川省绵竹酒厂正式更名为四川省绵竹剑南春酒厂,这也标志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年拨款1430万扩建剑南春酒厂,1986年又再拨款3500万扩建年产4000吨的剑南春第二新区,剑南春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郎酒
1984年是郎酒首次获得“国家名酒”,从此郎酒开始了其名酒生涯,在市场上声名鹊起。此次评酒会上郎酒评分排名第十三。
1984年郎酒的产量才1000来吨,郎酒的产量在80年代并没有迎来大爆发,到2000年后也就两三千吨的产量。但是现在郎酒已经年产数万吨,年销售额超200亿。
西凤酒
1984年是西凤酒第三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此次评酒会上西凤酒评分排名第八。在第三次评酒会上西凤酒遗憾落榜。因为这届名酒评选会采取分香型评选,西凤酒归类在“清香”,最后就是上错车而落选。
80年代的西凤酒影响力依然非常大,可以与其他名酒一较高下。但是后面西凤酒开始落后,四大名酒中的汾酒、泸州老窖、茅台先后上市。到2010年汾酒营收30亿、泸州老窖超53亿、茅台更是达到116亿,此时的西凤酒才15亿。如今茅台营收早已超千亿,汾酒和泸州老窖也超300亿,西凤也终于超百亿。
董酒
1984年是董酒第三次荣获“国家名酒”称号,此次评酒会上董酒评分排名第七。五届评酒会董酒没有入选四大名酒,原因是当时董酒还没组建重新生产。
1983年董酒配方首次被列为“国密”,此后还有两次被列为“国家机密”,不得不说董酒的配方之独特。但是在1993年董酒因为保护动物的原因,开始删减配方,董酒市场遭遇冲击。
双沟
1984年是双沟首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此次评酒会上双沟评分排名第11位。双沟也是江苏除了洋河之外的国家名酒。
江苏白酒主要是“三沟一河”,双沟曾经也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双沟在2011年被洋河酒厂收购,并入苏酒集团旗下。
全兴大曲
全兴大曲在1984年是第二次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在此次评酒会上全兴大曲的评分排名第10。
90年代的全兴大曲曾连续三年营收超过12亿,要知道茅台在2000年营收才破10亿。全兴大曲在与水井坊分家后,水井坊名气更盛,发展更好。
黄鹤楼
1984年是黄鹤楼首次获得“国家名酒”,打破了湖北没有名酒的局面,黄鹤楼从此声名鹊起。此次评酒会上黄鹤楼评分排名第12。
80年代黄鹤楼可以说是供不应求,90年代黄鹤楼酒进入辉煌时刻,当时黄鹤楼已经和汾酒齐名,被民间誉为“南楼北汾”。但是后来黄鹤楼酒因为种种原因遇到了一些困难,到2016年,黄鹤楼酒被古井贡酒厂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