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前,外资啤酒巨头喜力集团发布消息称,2018年公司营收有机增长6.1,每百升营收增长2,啤酒整体销量增长4.2国产啤酒企业兰州黄河的201
日前,外资啤酒巨头喜力集团发布消息称,2018年公司营收有机增长6.1%,每百升营收增长2%,啤酒整体销量增长4.2%;国产啤酒企业兰州黄河的2018年净利润较上年下降516.05%,营收同比下降14.68%。分析人士称,啤酒市场继续量缩价涨,行业分化仍在加剧。
啤酒行业分化仍在继续
2018年1-12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812.2万千升,同比增长0.5%。啤酒行业专家方刚称,从整体市场表现看,头部企业表现比较接近,外资啤酒企业的表现相对活跃,而内资企业中诸如珠江啤酒这种区域性企业表现良好:“从整体看,啤酒行业比较平稳,但分化还在加剧。”
维雪啤酒的前身是国营信阳市鸡公山啤酒有限公司,鸡公山啤酒于2002年进行企业改制后,更名为维雪啤酒集团,并从2004年开始在安徽远景咨询顾问公司的帮助下,在河南省前列家重点推广终端定位3—5元的维雪中箱啤酒。2004年之前的维雪啤酒由于前期国营体制的影响,市场营销思路不能与市场有效的接轨,其销量已下降至10万吨左右,而且企业经营连年亏损,甚至处于倒闭边缘。更让维雪痛苦的是,金星于2002年在地处信阳地区中部的潢川县建设一座年产10万吨的信阳分厂,这对本来就经营不理想的维雪啤酒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此状况下,维雪啤酒不得不在信阳东部的前列大县固始也建立了一个5万吨的生产基地,对潢川金星采取了东西两面夹击的策略。
维雪于2004年在河南省前列家推出中档箱装产品,敢于做前列个吃螃蟹的,一方面是企业立意改革进取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经营困顿下的无奈之举。而且维雪的这一举措在开始的前两年也并没有引起主要竞争对手,甚至金星、月山的注意(当时河南销量前两位的品牌分别是金星和月山,那时他们还在忙着抢夺2元产品的市场份额)。谁知维雪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维雪在经过前两年的推广积累后,2007年时,其3元以上产品已达到了7万吨左右的销量,省内综合销量达到约23万吨,并超过月山啤酒,成为省内综合销量第二品牌,中箱装产品前列品牌。
河南啤酒产品结构的升级有两个转折点。前列次是在2000年左右,以金星啤酒为代表的品牌推出定位2元的金星小麦啤,从而推动了河南市场整体产品结构从1.5元向2元的转型。金星小麦啤的推出同时也成就了金星2000年—2004年的高速发展期,金星在省内及省外的大部分分厂均是在此期间建设完成的。第二次就是2004年—2006年,以维雪为代表的维雪中箱产品的推出,又一次带动了河南整体产品结构从2元向3元的转型。从2006年开始,金星、奥克、月山、洛阳宫、蓝牌等省内品牌陆续推出自己的3元产品,并将3元产品的升级战略作为企业未来几年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应该说,维雪中箱的推出创造了河南3元产品的新时代,让河南啤酒跳出了连年低价竞争的怪圈,同时也给了啤酒巨头们进入河南啤酒市场的理由和机会。另一方面,省内其他品牌对3元产品的迅速跟进,也使3元产品的竞争很快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