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白酒作为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有深远的历史积淀。我国白酒行业市场化之后迅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近二十年白酒行业经历过两次较大的衰落、整合,1
每天出门的时候,秋风呼呼的吹着,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有的人甚至穿上了暖和的棉衣。天气转凉,这个季节适合喝白酒了。喝酒就要喝个明白酒,今天好酒网带你了解酒行业的潜知识。
推荐阅读:白酒行业默认的不对等条约
大瓦片与品酒师:每个酒厂都有酒大师,其实主要是两种:酿酒师和品酒师(酿酒师就是大瓦片)。这两个有区别,酿酒师其主要是酿制好的原酒,而品酒师负责勾兑指导。换句话品酒师是美容师,好的品酒师能通过各种调味酒把原酒勾兑成各种口感,完全原酒的缺陷。酿酒师则相对稀缺,因为酿酒师需要在指导,需要有实际经验,而且原酒的品质其实在批量生产中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品酒师多酿酒师少。双料大师就更少,许大瓦片——许德富大师就是这样的双料大师。
原浆降度酒与勾兑酒:勾兑酒就是原酒用各种调味酒进行调制的酒,所以勾兑酒其实也可以是粮食酒,勾兑酒的目的就是保持酒体一致性,弥补原酒的缺陷,但是会原酒自身的风格,千篇一律,且勾兑酒对原酒的品质依赖性不强。原浆降度酒则是原酒不加调味酒,只加矿质水降度形成的,不同批次口感不同,且保持原酒风格,对原酒品质高度依赖,只有净化原酒才能出原浆降度酒。所以勾兑酒的价格和原浆降度酒的价格差异较大,而且原浆降度酒由于精化比例不高于30%,且固态发酵,每批次只可能有限,这点跟葡萄酒是一个道理。
不管在任何的情况下,一般的合作都是互利共赢的,两者的地位都是相等的,但是据传,在白酒行业中存在着一种不对等的条约,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厂商之间的合作,本该是有着对等的“条约”规定,但在白酒行业之中,厂商之间签订的往往是“不对等条约”,但这早已在行业中得到了默认。
记者在一份白酒经销商签订合同上看到,合同上明确写着,经销商须先款后货;只能在规定的区域经销,不得向该区域外其他区域任何单位或个人供货;不能低价销售、窜货;以及与销售任务挂钩的奖惩办法等。
“某酒企的经销商,要提前向厂里申请生产多少件货,先打完了款,然后才生产。且每生产同一品牌的酒,须达到5万个瓶子的生产量,也就是8300多件。”某酒企的一位内部人士说,很多经销商都是“淡储旺销”,即在淡季的时候,往仓库里囤积货物,以满足旺季销售的需求。“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白酒经销商就开始往自己仓库囤货。旺季需求量大,要求厂里生产白酒的经销商排起长队,如果储存不足,也很容易造成断货。当然,也不排除某些白酒企业对经销商有拖货的行为。”
投资收藏市场香型代表酒,“景芝・国标芝香纪念收藏酒”11月6日登陆上海酒业交易中心面向投资者交易,成为继国窖1573、水晶舍得、国典凤香、古井贡酒之后的第五只上市发行的白酒投资品种,也是该中心修改交易规则之后首只发行上市的白酒品种。
上海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说,芝麻香型白酒代表“景芝・国标芝香纪念收藏酒”的上市发行,开启了香型白酒品种投资时代,上海酒业交易中心将联合酒业协会推出更多的香型代表酒品种,希望形成香型代表酒板块代表参与高端投资酒品市场的竞争。
白酒证券化是近年白酒行业营销热点之一。白酒证券化的背后,究竟对白酒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日前举行的“景芝・国标芝香纪念收藏酒”上市发行推介会上,白酒行业营销专家肖竹青对此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肖竹青认为,首先能够帮助酒企实现快速回款。投资者通过上海国酒酒业交易中心购买“景芝・国标芝香纪念收藏酒”,是一次性半价购买,酒厂能够快速实现回款。“景芝・国标芝香纪念收藏酒”限量发行99999瓶,每支酒发行价格是550元,一次性回款近5500万元,产品进入交易平台对酒厂业绩提升非常明显。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正由全民关注政治开始向发展经济转型,王万才顺应了这个潮流。作为经济转型初期的企业家,王万才以他出色的才干印证了“时势造英雄”的经典格言。
这时候老厂长胡开学已经退休。石花酒厂也从县酒厂分离出来成为单独建制的酒厂,王万才言正名顺走上了前台,成为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前列代企业法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石花酒厂经过几次投资扩建已具备相当规模。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成为谷城县财政强有力的支柱。当时全县财政收入600万元中,石花酒厂就贡献了270多万元!应该说在当时白酒市场尚未放开的情况下,王万才研究出了适应这个时期的经营谋略。他将竞争对手分为远近两个层面,这大概是受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言的启发。所谓“远虑”,是指多年来一直主导我国白酒市场的“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等“十大名酒”,而近忧,则是在湖北本省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白云边”和“黄鹤楼”。与“十大名酒”抢占外省市场份额,王万才采取优质低价的策略。对于近敌,他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战略。事实证明这个战略是十分成功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仍处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低工资时期,收入决定消费,普遍低收入的社会对于头牌并不在意,尽管当时的茅台酒才30多元一瓶,而汾酒、泸州老窖也不过20元钱左右,这对于当时月薪普遍只有40元左右的消费者来说,这些价值并不高的“名酒”仍成为高悬在空中的月亮。石花酒以她同汾酒不相上下的优良品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酒精度在53?以上的白酒尤其受到喜好烈性酒的东北汉子的钟爱。在整个八十年代,石花酒销往华北东北的白酒占整个石花酒厂年产量的40℅以上的份额。而对于省内,他紧紧咬住松滋的“白云边”和省城大武汉的“黄鹤楼”,比起李白“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诗篇和“白云黄鹤”天下名楼的度,小小石花街的千年历史和众多传说便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聪明的王万才明白,与这两家酒厂竞争,只能凭酒的质量真刀真枪的较量。那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和许多行业一样,质量的认定并不完全在于消费者而在很大程度上由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到白酒行业,国家轻工业部和省轻工业局每年组织的评酒委员会便是对酒质量认证的权威机构。王万才深谙个中厉害,对各种评比活动高度重视,每年头等重要的事就是准备各级评比。他亲自参与评酒会的样品酒生产、亲眼检查酿制样品酒的每一种谷物,亲自监督样品酒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酒厂秀才涂明春积累的厚厚几大本报刊剪贴上,记载着各种媒体对石花酒厂在各种评奖中获得的各种荣誉的报道。
目前,虽然已有少数酒类产品以不同形式出口国外,但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后,绝大多数仍只能在华人市场销售。
“如果能合法通过国外的检验,并加上适当的消费引导,酒类产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将大有可为。”业内人士这样乐观地预测。
资料显示,作为酒类产品海外消费主力军的华人,在世界各国已超过6000万人。此外,同样喜欢白酒的韩国人、越南人、蒙古人以及台湾地区等居民,在世界各地也超过1亿人,另外,酷爱烈酒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韩国人、蒙古人、日本人等,这个市场大约有5亿多人。
“短时间内,白酒出口恐怕并不太可能有非常明显的突破,这种文化特色很鲜明的产品被国外接受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整个白酒行业大家共同的努力。”酒类商业协会刘员认为,白酒走得更远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想走出去的白酒企业,都要齐心协力共同从整体上塑造白酒的形象。”
国内传统白酒在与洋酒的市场对抗中,已经处于下风。在白酒文化众多概念中,健康概念已经被大多数人抛弃。在生活品位和情调的对抗中,传统白酒也渐渐无力还手。不可否认,国内传统白酒的市场受洋酒挤压的程度愈发明显,值得庆幸的只是传统白酒的原有消费群基础庞大,其中中流砥柱的中老年群体对新事物接受过程较慢,政务、商务等公关用途的市场基础相对牢固。
洋酒的文化内涵在新兴消费群体中被广泛接受,传统白酒被迫放弃休闲市场的大半江山,白酒营销一味的追求“古文化”,不能贴近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需求,不能打动人心的反复说教,导致传统白酒当前的“老旧”形象,由疏远导致陌生,没有好感,难以接近。
我们反复宣称的数千年白酒历史,不是当前白酒行业老迈迟滞的理由。洋酒的历史一点也不短,啤酒、红酒都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的理由是强势经济对弱势经济的影响优势,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总会经过盲目自大、崇洋媚外以及通过自省实现自强这三个阶段。白酒行业要学习洋酒的营销理念,事无巨细,深思熟虑。
回想二、三十年前,国内“富贵病”群体的日益增多,洋酒尤其是红酒(干红)通过健康概念,一点一点的攻破国内消费者的心理防线,从而为红酒乃至洋酒日后的整体品牌文化提升打下基础。
香型的创新——白酒行业的春天
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白酒工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其中较明显的是香型的创新。我国白酒香型从上世纪70年代的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四大主体香型,到上世纪80年代兼香、凤香的诞生,再到本世纪初在六大香型的基础上派生了特香、药香、豉香、芝麻香老白干等十二大香型。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指出,我国白酒酿造工艺一直以来都较为传统,随着食品科技的进步,工艺也有了极大的创新。从理论方面讲,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创新;从工艺方面讲,包含生物制曲技术、发酵、香型、贮存、勾兑等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使白酒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白酒品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酿造工艺中时间、温度、水、湿度、酒曲、原料、自然环境等要素。那么,这些因素应该如何控制和管理,并其稳定呢?这就促使我国白酒生产向数字化管理看齐。
1.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白酒行业的生产水平较低和市场集中度不高,我国将对粗放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政策限制,对扰乱市场秩序的生产企业、销售厂家将严格监督,耗粮大的生产企业也将受到制约。所以,未来我国白酒业将趋向群体联合,生产和经营将实现集团化。各大型头牌酒类生产企业将调整生产结构,采取上市或其它融资手段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些中小企业将出现联合或是破产、倒闭、被兼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将提高白酒企业的集团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扩大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
产量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向名优骨干企业集中。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白酒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宏观环境将逐步形成,白酒企业将迎来较为公正、公平的发展空间,对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白酒行业的税收和相关产业政策依照客观有力的原则得到调整和改善,骨干企业的白酒产量将得到平稳发展,销售收入与利润增幅趋于正常。
2.中酒类市场竞争激烈。
2009年6月1日起,国家开始施行《食品法》,这标志着我国监管部门将从注重食品的干净、卫生,对食品以终端产品的监管为主,转变为对企业生产经营、市场流通等环节进行有效的规范,以对食品进行全程的监控,进一步建立食品体系。作为白酒企业,食品应贯穿于原辅材料采购、生产流程、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所有环节及产品控制的全过程,而相应的质量体系也应贯穿整个白酒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目前,我国白酒标准偏重于产品标准和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在我国制定的涉及白酒的63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中,各类白酒产品标准就达34项,占标准总数的50%以上,而生产管理过程管理标准及相应的技术标准相对薄弱,标准体系尚未健全,缺少统一的涵盖整个白酒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体系。
相反,同白酒等食品一样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药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日趋规范,基本形成了涵盖原料、研发、产品性验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5P标准化体系。酒药同源,目前,药业的5P标准正逐步向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食品领域扩展。而以“食品、优质”为导向的生态酿酒5P标准,就是结合生态酿酒的核心内涵,嫁接药业的5P标准基础上建立的,其内容涵盖了生态酿酒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是一套统一的涵盖整个白酒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它的建立,必将对我国白酒行业的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做出积极的、更加有益的贡献,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食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