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关于降低消费品进口税的话题又让进口酒业和关注进口酒的社会各界及消费者激动不已,大家都在期待通过关税的降低而达到市场价格的降低,更亲民大众化;但是,笔者以为,进口酒的大众化趋势是主流不假,但是那些以为通过降低关税而达到降低市场价格的想法,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偏理想化。
首先要明确是什么层次的大众化
有人说大众化价位是50元以内,也有人说是100元以内,也有人认为是120-200元等等。其实,市场消费层次众多,简单的高中低档难以准确概括。总体上说,大众化就是各个阶层的价格降下来。而现在市场上一些零售店里销售的真正的20、30元的进口酒给人感觉市场价格真地降低,其实这些做法不是原进口商甩货就是店家炒作。各个消费阶层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都有相应的心理价位大众化酒,以及对自己所在阶层的入门级产品的心理需求。
比如,经常喝美国纳帕谷产区作品一号和法国名庄的精英权贵群体消费者,不会把自己的入门级定在100元以内的大众化产品。根本在于,的所谓高消费权贵阶层并不希望300元一瓶,即使品质一样,就像房价一样,有人不想让它降下来,有意思吧?
关税降低对终端零售价影响不大
我们先用实际数据来说话。以现在关税降为零的智利酒为例。首先要明确,的进口葡萄酒税收分三部分组成,即通常所说的关税之外,还有增值税、消费税,理论总税收48.2%,而智利酒的零关税只是关税部分为零,后二种税一分不少,总税收少了13%左右。
假如出酒庄价为低端20元的酒,按50%算税收就是到岸总成本30元,而按零关税后总税收以35%计算,到岸总成本约27元,降低了3元,而其市场价绝不低于七八十元。这3元的利润空间的作用在于增加了进口商作为一手出货价时有一点竞争力,而对于传统市场流通渠道所涉及到各环节成本来说是杯水车薪。因为,以国产酒为代表的大众化酒的价格标杆市场价有的都比进口酒的进货价低。这也是现在为什么以智利酒为代表的进口酒虽然关税降了而零售市场价格依旧没有人想象的那么低。
再以中高端出酒庄价100元的酒为例,同样,按50%算税收就是到岸总成本150元,而按零关税后总税收以35%计算,到岸总成本约135元,降低了15元。结果同上面一样,因为中高端酒的零关税也无法降到低端酒的市场范围内,在进入市场后,以本例为代表的酒的市场价一般都不会低于300,价格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而中高端消费群体也不会在意这降低的15元甚至50元。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理论上只有取消关税,量变到质变才有可能体现真正零关税的市场价格优势。
渠道扁平化或许可以成为有效驱动力
渠道扁平化也不是什么新课题,由来已久。现在进口酒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微型企业,如何降低价格吸引消费则是各企业的市场策略重点所在。进入以各大KA商超为代表的主流通渠道相对困难重重,在目前高成本的商业环境下,只能另辟蹊径走各类隐型渠道和扁平化的短线模式。
比如取消省级大区总经销而分化为各地市县区为单位的渠道模式,既提升了经销商的空间又下调了市场价格,以及一些地区取消中间环节的直供终端等等。
再如现在的各类电商微商,本质是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扁平化商业模式,而真正懂得扁平化商业模式的动力在于敢于利用扁平化模式产生真正的价格优势政策,让每一个相应阶层价位产品的价格优势体现出更强的性价比,而不是把价格高高拉起的直销。
因此,只有系统地减少进口商和终端消费之间的众多成本环节,才能把降低关税所带来的略微价格优势更好地在各层大众化酒的价格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