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才在报告中指出,酒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至今已走过五年的历程。这五年,是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也是我国酿酒行业经历市场竞争的历炼,结构调整的阵痛,可谓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五年。总体而言,行业在五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懈努力和大胆创新,克服困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产业五年:进退之中深度调整 创新优化渐趋良势
2010至2014这五年间,酿酒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2年以前,产业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之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行业结束了以往超高速增长态势,进入到理性调整发展期。
协会的第四届理事会恰逢我国酿酒产业由高速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总体而言,五年的调整创新,我国酿酒行业各项数据保持增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品牌建设成果凸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人才培育形成体系,低碳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末,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02家,行业总资产9000.25亿元,比2010年增长84.70%;全年完成酿酒总产量7528.27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15.82%;实现利润总额976.17亿元,增长101.16%;上缴税金830.81亿元,增长65.15%;进出口总额36.8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71.96%。
2010年以来,酿酒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特色经济区域集群,以及市场并购等手段有力地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随着市场消费环境的不断变化,酿酒行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产品品类更加丰富。品质稳定的优良白酒得到市场认可,低度白酒有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2014年酿酒行业品牌价值合计7605.11亿元,比2010年的高出4819.51亿元,增长幅度173%。在世界酒业中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酿酒行业积极构建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对酒文化的挖掘、梳理、传承、创新和弘扬,揭示了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价值,提升了酿酒行业和酒类产品的社会认知。酿酒企业积极兴办酒文化博物馆,申报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对树立行业良好形象,构建和谐的公众关系起到了的推动作用。
纵观五年历程,王延才指出,我国酒类产业总体发展呈现出迅速蜕变的特征,同时与相关产业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开环式经济模式,科学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模式,酿酒产业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初具雏形。
调整阶段:矛盾凸显问题突出
当然,近十年的增长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也在这个阶段集中显现出来,王延才在报告中指出:
首先是政策性限制削弱市场调节能力。我国酿酒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长期以来不甚乐观,尤其是白酒行业,自90年代至今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几个版本中一直被列为限制发展类行业,直接导致了白酒产业优化受到制约,影响了行业的规范发展。
其次,监管体制及制度不完善弱化行业管理作用。已颁布的部门规章,大多属于推荐性标准,强制力相对较弱,各地立法也缺乏统一衔接,对于检测、流通等方面的标准较少。立法和标准的滞后,导致对酒类商品的监管存在困难,对大量作坊式制假贩假者很难起到有效管理。
第三,行业超速增长形成产能过剩隐患。据统计,2010-2012的3年间,白酒行业资产总额增长70%,同时,各类资本还大量进入酒类流通领域和证券市场,造成酒业销售市场的虚荣。大规模资本增长、规模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和供需矛盾在宏观经济调整等多重外部环境变化下,集中释放出来,必然导致行业经济效益下滑。
第四,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随着需求回落、利润降低,酿酒产业已经不可避免的开始新一轮洗牌。进入行业调整期后,企业间形成挤压式发展趋势,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在资金、规模、品牌上的优势逐渐体现,白酒行业集中度有望出现上升的势头。长期来看,在利润率降低的情况下,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增强,外部资本将有机会参与到白酒产业的整合调整中。
第五,2012年度中央规范“三公”消费、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等措施出台以来,酒类市场销售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2013年白酒、葡萄酒行业各项指标增速出现下滑,进入到2014年,酿酒行业产量、销售增速继续下滑,利润出现负增长,全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在逐步抛弃“团购”、“政商”消费模式后,酒产品的“个人消费时代”即将来临,酒类产品将逐渐回归日常快消品的本质。
综上,协会认为酒类业态的调整势在必行。一方面是连锁经营模式将发生突破。连锁经营模式压缩了酒类流通环节,开创购买场所,更直接面对消费者,给流通市场带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新型流通业态将加速发展。“互联网+”对酿酒产业带来的思维模式转变比销售本身更有意义。
展望2015:开局良好挑战仍在 顺势顺势塑造“新文化”
在回顾了行业五年的发展情况之后,王延才还对正在进行中的2015行业情况作了总结和展望。
王延才表示,2015年前两个月,酿酒产业开局良好,利税恢复正增长,为全年打下良好的开端,但如同宏观经济一样,酿酒产业仍然处于困难与挑战相交织的阶段。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酒类产业已经由快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期。面对调整,行业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心,提升技术水平,进行产业再升级,同时要重视弘扬传承酒文化,塑造酒业“新文化”——顺时而为符合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顺势而变既迎合现代人的口感嗜好,又把传统酒文化中的美好方式加以继承;广接地气,注重重塑酒业与公众的关系,让消费者感受到酒业公众形象的转变,树立产业健康的形象。
工作回顾:“服务转型”做指导 五个创新显成果
第四届理事会恰逢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行业发展的重大变革时期。王延才在回顾总结理事会工作时表示,在“服务转型”指导方针的指导下,五年来协会从“科技创新、理念创新、经营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五个方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设定的目标。
具体而言,2011年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协会设立了“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至此我国酿酒行业有了自己专属的行业科技奖;协会推进的白酒“169”计划、“158”计划、“3C”计划等,引导了酿酒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向大众消费者普及了酒类基础知识;而技术联盟、各种论坛的成立和举办,为企业搭建了平台,扩大酒业的影响力,提高酒的竞争力。
在法律法规方面,协会五年来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推进我国酒类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酒类标准化技术平台,并参与、组织了一系列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多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013年,协会为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企业、行业争取利益,代表国内企业向国家商务部提出对欧盟进口葡萄酒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申请,代表行业发声,保护了行业健康的发展。
五年来,协会在公益事业的推进方面也不遗余力。倡例如导理性饮酒,参与淘汰落后产能,配合开展环保核查工作,号召全行业担负起促进酿酒产业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
在创新经营方面,协会成立“白酒打假协作网”,开展国内葡萄酒产区推广活动,成立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开展“白酒酒庄联盟”工作等,引导了行业发展新理念,改善了行业市场环境。
在文化创新方面,酒业文化水平与公众认知并不对等,消费者对酒文化的认识还比较局限和浅显,是近年来酒业文化建设凸显愈发明显的短板现象。为此,协会成立酒业协会文化委员会,积极促成中外酒文化交流,使古老传承、优美厚重的酒文化,重新绽放光彩,以文化酒业的未来发展。
为传承我国酿酒事业,树立行业模范榜样,2010年和2014年,协会还与轻工业联合会分别开展了第二届“酿酒大师”和“首席白酒品酒师”的评选工作。这些活动推动了行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风尚,为我国酿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发言尾声,王延才感谢了帮助和支持协会工作的各方,并代表第四届理事会表达了对酒业更美好明天的祝愿。
据悉,协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及部分会员单位共计6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员代表大会还进行了换届投票选举,将选举出协会新一届理事会和主要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