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2016年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16年标准创新贡献奖名单。其中,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贵州茅台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制定的国家标准《酱香型白酒》(GB/T26760-2011)荣获2016年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酱香酒成为消费者的蒸馏酒品
据悉,“标准创新贡献奖”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设立的、标准化领域的性奖项,是国家在标准化方面设立的荣誉。
酱香酒是人的蒸馏酒品种之一。近些年,除了酱香鼻祖茅台与习酒以外,很多品牌也涌入了酱香酒市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也出现了部分商家鱼目混珠、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等现象。茅台与习酒作为酱香酒行业的者,有责任、有义务在国家层面、层面推广+并提升酱香酒的行业整体形象。因此,在不断的探索酱香新技术、坚守工艺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了对酱香酒标准的研究与探索。
业内人士指出,《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被检测机构广泛采用,使酱香型白酒价值与品质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该标准实施以后,贵州、四川、湖南、山东、广东等地400多家企业宣传采用该标准组织生产。
质量是习酒发展的法宝,实际上与一直以来习酒公示的品质坚守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看来,近年来习酒之所以快速稳定发展,根本原因在于过硬的质量。长久以来,习酒的基酒以质量过硬闻名业内,看到过习酒生产规模的人,都相信习酒是实实在在用粮食酿出来的。习酒亦严格复制茅台的生产工艺,并在其基础之上保持了独特的勾兑路线和口感——— 习酒强调入口醇和,茅台则更强调后尾的细腻、回味悠长。
一直以来,习酒人视质量如生命。他们对酿酒的每个环节都如数家珍。整个制作均遵循古法,窖池采用条石窖发酵,大曲贮存时间长达六个月才能投入生产使用。每逢重阳,用于发酵的粮食被投放进窖池,如此周而复始。工人们日复一日地耕耘其间,灼热变冷、已经被酒糟浸透发酵无数次的深褐色地面,每天也会因红高粱的屡屡到来,迅速变为红色。
原料的选取亦颇为讲究。仅此一项,习酒对颗粒饱满度、水分含量、淀粉含量、卫生指标、农药残留等指标的初步检测就有10多项。以高粱为例,习酒即使低端产品也坚持使用本地高粱。但如此一来成本差异颇大。2012年,当地高粱的收购价每吨价格超过6万元,是澳大利亚进口高粱价格的3倍。
在习酒镇,白酒仍是一种传统手工业。习酒遵循着复杂的酿造工艺,酿酒师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合,讲究端午踩曲,重阳下沙,发酵时要前缓、中挺、后缓落。在整整一年的生产制造周期里,基酒得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八次堆积糖化,八次入池发酵,七次取酒,三年陈储,才能勾兑出厂。习酒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品质坚守,已成为习酒发展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