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葡萄酒,是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感官因素的总和,表现在香气、单宁、酒精、酸度、糖分之间的微妙的均衡,境界是外观优雅、香气丰美、单宁柔顺、结构协调、质地精致、口感复杂、回味悠长。
CCTV《每周质量报告》曾在6月14日播出专题片《红酒醉人,雾里看花》。不过,本片的内容的确让人“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
片中有一位来自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的专家居然说:“高等级的葡萄酒,就是高质量的葡萄酒都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它的多酚类物质都比等级低的丰富,那么从这些指标分析我们就可以判断酒的质量,拿来分析的结果呢,等级之间的物质变化是不规律的,甚至有些价格比较低的葡萄酒,它可能含有很丰富的多酚类物质,但是有些高等级的葡萄酒,它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又很低,就是比较乱,说明它的分级有问题。”
然而,无论是波尔多大学酿酒系教授埃米尔·佩诺(Emile Peynaud)的《葡萄酒酿造知识》,还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的《葡萄酒酿造学--原理及应用》,都没有关于“高质量的葡萄酒都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它的多酚类物质都比等级低的丰富”之类的定义。
法国等级葡萄酒--法定产区葡萄酒(AOC),也不是按照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来分级的。AOC法规界定的内容包括“葡萄园的地理范围”、“种植的葡萄品种”、“每公顷种植的密度”、“每公顷的葡萄产量”、“酒精度”等,从来没有“多酚类物质含量”这样的内容。
在世界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M. Parker,Jr.)的评分系统,一瓶葡萄酒的基本分数为50分,外观(色调、色度、澄清度)占5分、香气占15分、口感和余韵占20分、整体表现及陈年潜力占10分,也没有“含有很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项指标。
多酚类物质包括白藜芦醇(Resveratrol)、花色素(Anthocyanins)、儿茶素(Catechins)、槲皮黄酮(Quercetin)等抗氧化成分,这些物质在葡萄酒中的主要作用是:构建葡萄酒的颜色、影响葡萄酒的香气、提高结构感、增强陈酿潜力。但是,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与葡萄酒品质或等级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不是多酚类物质越丰富,葡萄酒的品质或等级越高。如果多酚类物质太“丰富”,则可能掩盖葡萄酒的芳香物质、扭曲葡萄酒的口感,意味着此酒的单宁过重、口感粗糙、难以下咽。如果单纯从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角度看,由于葡萄品种及产地不同,勃艮第黑比诺(Pinot Noir)红酒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往往低于朗格多克-鲁西荣(Languedoc-Roussillon)的丹那(Tannat),难道说享誉的勃艮第黑比诺比不上朗格多克-鲁西荣的丹那红酒?
真正的好酒,是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感官因素的总和,表现在香气、单宁、酒精、酸度、糖分之间的微妙的均衡,境界是外观优雅、香气丰美、单宁柔顺、结构协调、质地精致、口感复杂、回味悠长,而不是简单地以多酚类物质的含量来判断葡萄酒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