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葡萄酒产区的风土哲学

日本战前京都学派哲学家和辻哲郎(1889-1960)有一本很令人深思的书《风土》,书中考察风土与人复杂的互动关系。据他说,他1927年初夏在柏林留学时,读到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觉得海德格尔因为太过于注目时间对存在的影响,使得具体的空间性隐晦不明,而且海德格尔的“存在/此在”(Dasein),这一个概念的指涉仅仅是个人而已,对于人的存在的双重构造-个人性与社会性,没有整体掌握,失之于一隅。因此,他觉得有必要从风土彰显人的存在之双重构造。

因此,我们将人的存在的人换成葡萄,立刻可以理解和辻哲郎所云,比海德格尔更贴近事实。如果只从四季观看葡萄的变化,固然可以看到葡萄树的萌芽,开花结果,果实由小变大,由绿变红,再变为紫黑等等现象,但却无法看到同一葡萄品种,在不同风土,酸甜浓淡,大小丰瘠,风味口感等会有截然不同的呈现。任何种过花卉水果的人,都很清楚风土对花果的影响,这只是常识而已。有一句古话:橘逾淮为枳,就很简要说明风土与橘(或人抑或葡萄)的关系。

这句话出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里晏婴说:橘生于淮河以南,就是橘,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看起来很像,果实的味道很不同。何为不同呢?因为水土不同。同理,今天民众生于齐国不盗窃,到了楚国,变为盗贼,难道不是楚国的水土造成的吗?这段特别有意思的是,晏子强调水土对橘树的作用,同时提到水土的作用同样适用于人的存在。

【大家】新世界葡萄酒产区的风土哲学

什么是水土?什么是风土?依照和辻哲郎的解释,他的风土就是古来的水土一词,但他没有引用讨论上述《晏子春秋》中的水土。他对风土的定义为何呢?他说是:“土地的气候,气象,地质,地味,地形,景观等的总称。”但是风土并不是外于历史,而是内在于历史,以他的话来说就是,“历史是风土的历史,风土是历史的风土”。这里的“历史”对比海德格尔的“时间”。于是,风土是结合时间与空间对人或物(葡萄也好,橘树也好)存在的哲学考察。

他接着将风土区分为三大类型:季风(monsoon)风土,沙漠风土与牧场风土。季风风土主要是指受到印度洋季风影响的亚洲地区。沙漠风土主要是阿拉伯半岛与非洲。牧场风土则是欧洲。在书中,他认为葡萄是属于牧场风土的农作物,与橄榄树同为牧场风土中地中海地区的象征。,日本与印度都属于季风风土,但三者又有差别,虽然三国内部皆有区域的风土差异,但却又统合于三国之内。由此可见对于和辻哲郎,风土基本上只有两层独立意义的风土:视野中的三大类型与三大类型内的国家次类型。

当然,今天葡萄各地几乎都有,在季风风土的国度,如日本、泰国与,都已经生产酿制相当不错的葡萄酒;的干红与日本的干白尤佳,所以不能迳用他的三大类型一概而论,泛泛而谈。如果细看季风风土国度中生产葡萄酒的地方,其风土则是干湿冷热稍微适中,毋宁接近所谓的牧场风土,例如的山东省与河北省或是日本的山梨县与北海道。亦有倾向沙漠风土者,因为若有水灌溉,沙漠风土亦可种植适合酿制的葡萄品种,例如山西省,宁夏与新疆或是美国华盛顿州的亚基玛谷(Yakima Valley)等地。

【大家】新世界葡萄酒产区的风土哲学

因此,在国家次类型以下的区域风土,正是今天新世界葡萄酒产区所指涉的风土。当然新世界葡萄酒产区区域的界定,通常不是行政上区分的省,县或是郡,而是以一个自然地形形成的风土为其界线之大概,例如美国加州的纳帕谷(Napa Valley),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的猎人谷(Hunter Valley)或西澳大利亚州的玛格丽特河(Margaret River),这些界线直到近为止,通常没有特别严格的法律规定,不少区域界线只是约定俗成。

区域界线不固定与区域幅员辽阔,主要是新世界葡萄酒产区都是近两百多年来,在参照欧洲葡萄酒产区的风土后,才锁定地区而反复尝试,之后逐渐确定大约哪些地方合适与哪些地方不合适种植适合酿制葡萄酒的葡萄品种。而且,产区内到底适合种植何种葡萄品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看出蹊跷,多数新世界葡萄酒产区,大概都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才比较确立何种葡萄品种合适产区内的风土,或者是找到产区风土能生产独具风味的葡萄品种。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