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话古今】漫谈酒文化:是谁黑了“白酒”?

白酒 酒文化

当下,一提到酒,有多少人会对它有好感?如果你注意观察下周围人对酒的态度,不乏看到这些情况:有的人是拼酒而不是真正的有好感,他们以酒量权衡感情,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有的人是用它拉近距离进行交易,有的人是无感,甚至会提酒色变。所以,现实生活中,酒驾、贿赂、酒后滋生闹事、假酒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不过是自己不自爱、不自律、不自尊,何必连累于无辜的“酒”本身。

我想说:酒能醉人,也能害人,凡事依量而行,依心而正!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翻阅资料可见,“酒的精神、酒神的精神,以道家哲学为初的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子高唱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这种忘却生死、忘却暂时荣辱的自由追求,就是我国酒文化真精神的精髓所在。因此,“酒”,自古就被认为是宣泄情绪、“是抛弃一些无谓、僵化的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获得生命极大的快乐。”

酒的精神、文人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中有独特的“诗酒文化”存在。其中,李白、杜甫、古今醉鬼、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对于他们来讲,从某种意义来说,酒可以激发灵感、饮酒本身也往往成为创作素材,因此创作时会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想说:茶有茶道,酒有酒道,懂了,“酒”也是块宝!

喝茶不会醉,但喝酒会醉,茶有茶令,酒也有酒令,现实生活常见划拳酒令是自古流传至今的酒令!“哥俩好,六六大顺、五魁首”等酒令词让我们耳熟能详,有人说:“酒令是酒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对人们的聪明才智、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检验。没有满腹的诗书和机敏的睿智,难逃临场被逐的命运。”

从《红楼梦》、《镜花缘》等小说和记载酒令的书籍中来看,古代文人饮酒时行酒令,追求的是清雅意境,而我们今天多数人喝酒似乎已失了这样一份雅志。

我想说:品酒、惜酒,不失雅兴,才能是一种享受!

关于酒的精神,它早已是一种文化形态存在,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下,我们喝酒不应该一味追求喝酒的量,而是喝酒时的品质,下次喝酒,不妨去领略、去鉴赏、去品味,但愿我们在品味美酒的同时,也能够领略一份酒文化的清新。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