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量的

历代中不乏能饮者,如三国的孙皓,南朝的陈叔宝,大辽的耶律璟。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照此推断,孙皓本人至少能喝七升,要不然他也不好去要求别人;陈叔宝亡国后,能“与其子弟日饮一石”,但是“常耽醉,罕有醒时”,看其酒量顶多也就是五斗;耶律璟喜欢“饮达旦”,动不动就“宴饮连日”,甚至“自立春饮至月终”不停歇,但往往醉得不省人事“不听政”。或以身作则,或醉生梦死,或连续作战,他们虽然能喝,但如果跟北燕(409—436)的文成冯跋相比,那可就自惭形秽了。

冯跋,字文起,小名乞直伐,长乐信都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据《晋书》记载,冯跋“饮酒一石不乱”。参照《历代量制演变表》可知,孙皓的七升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430毫升;陈叔宝的五斗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5000毫升;耶律璟虽然好喝,但酒量一般,不然也不会在醉梦中被人杀死;而冯跋的一石酒量,折合成现在就是20450毫升。

41瓶500毫升的青狮豪情灌下肚竟然不失态,不乱性,虽然古代的酒精度数只有10—18度,但单凭这气量,冯跋也堪称历史上酒量的。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