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培养与酒窖中的老井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葡萄酒界也是如此。

前几天学东兄从国内来信,说总公司的几位中流砥柱人物要来法国,让我安排好到法国几个葡萄酒产区转一圈。

每次同行到来都很高兴,原因有二:一是久居海外有朋友远来倍感亲切自然高兴,二是业内人士来访总能从他们的提问和解答中学到新的东西。这次果然也不例外。

在勃艮第产区的餐正好是个星期五,我说在法国葡萄酒销售的比例是331,也就是3箱红酒3箱桃红1箱白酒,今天星期五法国人习惯是吃鱼。张女士拿起菜单顺口说到:那我们就尝一下夏布里(地区)的霞多丽吧。(夏布里地区位于布根第大产区的北部,那里的白葡萄酒采用霞多丽单品种葡萄酿制,非常适合与海鲜配餐)哈哈,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不愧为中粮酒业的QC头脑。仅此一斑,不需赘述。

在罗纳河谷产区,自然要去看看教皇新堡(CHATEAUNEUF DU PAPE)。我们参观了奥杰酒庄(OGIER-Caves des Papes),奥杰酒庄是罗纳河谷的产区教皇新堡村庄和的酒庄之一,建于1859年,1994年归让让(JeanJean)家族所有。漂亮的酒庄对我来说见多了也就不是很稀奇了,真正吸引我们的是酒窖的内涵。奥杰的酒窖内设施都很讲究,从发酵用的传统立式大木桶,到成排的陈酿小木桶,一边走一边看,很不错但是也并没啥太稀奇。可是到了底层酒窖,我们顿时感觉到格外的清新舒爽。见多识广雅士风度的宋先生感觉到这里有别寻常,问道:这里的温度和湿度是怎么调节的?奥杰的酿酒师迪笛艾先生(Didier Couturier)看看我们,微微一笑说:“过来看!”

酒窖是延伸的长条形,通道两侧是整齐摆放的小橡木桶,来到延伸的通道中间,我们的脚下出现了一个方方的柔和的光窗,低头仔细看,是一个1米见方的透明玻璃地砖,透过玻璃地砖看见里面是一眼内大口小的水井,水深约3-4米,井内有射灯照射,井水清澈,灯光透过玻璃地砖柔和地形成窗子,在本来就不是光线很亮的酒窖中,显得很有意境。熊先生仔细上下端详良久,睁大眼睛问:就是靠打开和关闭这扇玻璃盖,用这口井的凉气来调节酒窖的温度和湿度的吗?酿酒师迪笛艾点头回答:“正是!”

Ogier酒窖的橡木桶及酒窖中的老井

听到“正是”两个字,我们不约地相视一笑:佩服!

上世纪70年代,农村在那时没有冰箱,农民为了保存食物或吃到冰镇的西瓜,经常把它们用井绳和篮子悬吊在井里面。以前参观清东陵时,在慈溪的陵墓地宫里面,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音,解说人员说那是地下山泉,清朝的建墓设计者是利用山泉流水的寒气保持地宫的温度和湿度,以便地宫内的慈溪尸体和棺木保存长久。 由此可见我们人同样聪明,只是用来保存食物或和棺木陈放尸体,还没有利用到葡萄酒生产上来而已。

转天我们到了波尔多,相似的情景再次出现。 右岸圣达米龙(St Emilion)的“大泉”酒庄(Chateau Fonplégade)邀请我们参加那里的盛大晚宴,主人是一对美国老人,他们的酒庄在山坡上,山坡的高处有一眼泉水,酒庄的名字因此而得来。 饭前主人带宾客参观酒窖,新改造的老酒窖非常现代,吸引我的是酒窖内的人行通道旁边有一条浅浅的水沟,流水潺潺,我问是哪里来的水,主人解释说是从山上的泉眼引来的,为的是保持酒窖内的温度和湿度及空气清新。水是靠坡度顺势自己留下来没有水泵,酒庄设计人员巧妙利用地势把泉水疏导流经酒窖内再留出去,小溪常年奔流不止,流向多尔多尼河,奔向大西洋。

利用天然资源,尽量节能环保,此篇小文也许为的葡萄酒厂的酒窖设计提供点滴参考。

哈哈,或者干脆哪位大款同胞跟清东陵墓地里面的慈禧老太后商量一下,多给她老人家些白银,请她老挪动挪动圣体,我们将她老的地宫改成酒窖,名曰“慈禧老窖”。她老人家得银子得名声我们酿好酒,岂不两全其美?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