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酒度数有多高,为何古人能够做到千杯不醉

古代的豪放人士都爱酒,如那武松打虎之前狂饮十八碗酒,却走路丝毫不慌武松真的有那么能喝吗?古代白酒度数到底有多高,为什么古代的人都是千杯不醉,万杯不倒的人物,要搁现在三杯白酒下肚,就估计不行了。

一、古代白酒度数有多高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

《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

二、发酵酒与蒸馏酒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以后,才有蒸馏酒的首创,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必须要喝高浓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馏酒正是元朝这个彻底统治中原的杰作,通过蒸馏提高酒度。后来满清入关,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馏酒的热潮,类似烧刀子。而我们现代人忽视了华夏文明的发酵酒,过度重视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所以才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酒度数高,难喝,其实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国家酒莫大的误解。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