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评酒会选出了包含白酒、黄酒、葡萄酒3大种酒的8个名优品牌,在引起了极大震动,酒行业开始迎来大发展时期。于是,在1963年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评酒会。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酒类盛会,各省,市、自治区都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奉上自己的招牌酒,以求在评酒大会上一展风采。27个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了196种酒,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类。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对白酒的香型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所有的白酒都混在一起盲品,评委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写评语,一轮轮淘汰决出优胜。这种情况下,香气浓的酒占优势,而放香较弱的清香、酱香型白酒得分较低,所以选出来的白酒八大名酒,浓香占了四个,酱香(茅台)、凤香(西凤)、清香(汾酒)、董香(董酒)各占一个。浓香里拔得头筹的是五粮液。
众所周知,茅台因为的厚爱而一脚跨到官酒的行列,身份十分尊贵。建国后,茅台因为“红色情缘”而成为了神秘的官酒,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的同时,也享受了很多特权。包括作为招待外宾的国酒、大饥荒时期仍酒厂供粮、航班旅客免费赠茅台等等。与此同时,茅台也享受到了大批科研力量进驻的实惠。
从1956年开始,先后三次委托轻工业部食品局派出工作小组,对茅台的工艺和质量体系进行总结,还在1964年-1966年搞异地生产试点,响应毛“搞一万吨”的号召。其实官方的做法是希望能够找到名酒的酿造秘密,同时试点到各地,让人民都喝得上茅台。无奈都以失败告终,得出一个“出了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的结论。
时至今日,白酒的生产秘密还没有被完全解答,白酒酿造的基础理论仍于分析出了部分微生物以及微量成分,对发酵过程的控制依旧很弱,基本还是靠天收。也正因为复杂的发酵原理,我们很难分析出白酒的味道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复杂而又丰富的香气成分还应该继续研究,而不是把它神秘化。
白酒里,酒精和水占了98%,剩下的2%就是那些微量物质,它们正是白酒风味物质的来源。它们含量和比例的不同,带来了浓香、酱香、清香等香型的区分,也带来了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