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具备陈年潜力,那么可以陈年的葡萄酒在陈年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在什么时候将它喝掉才是的呢,下面请跟随小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随着存放年限的增加,葡萄酒中的天然色素会渐渐的发生变化,酒的颜色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红葡萄酒的颜色会逐渐由深变浅,颜色从原来的紫红色、宝石红色慢慢的向橙色发展,甚至变成砖红色。白葡萄酒的颜色则会越来越深,从禾杆黄、柠檬黄慢慢的向棕黄色发展,甚至变成棕色。
葡萄酒在陈年的过程中,除了颜色发生变化之外,酒瓶里的酒精和水分也会缓慢的通过瓶塞的缝隙蒸发出来,这样瓶中的页面会变得越来越低。如果一瓶葡萄酒储存的条件不理想,比如温度过高或者被长期直立放置,那么相同酒庄、相同年份的葡萄酒,其页面会相对较低。在购买老年份葡萄酒的时候,可做为评判品质的标准之一。
随着陈年,红葡萄酒中的单宁和色素还会聚集起来,和少量酒石酸结晶体一起在酒瓶内形成沉淀。这种沉淀除了附着在酒瓶上外,也有一部分漂浮在酒液里。所以倒陈年较久的葡萄酒时,一定要先经过醒酒器进行过滤,并在桌上点上一根蜡烛,这样可以更清楚的看清杯底的沉淀。如果不小心将少量沉淀倒入杯中,除了不美观以及尝起来有沙粒感外,对健康并无害处。另外,单宁主要提供涩味,所以伴随着沉淀的析出,红葡萄酒的口感往往也会变的更加柔和起来。
当葡萄酒年轻的时候,通常会以新鲜的水果味为主,我们称这类香气为“一级香气”。比如红葡萄酒的草莓、樱桃、李子,或者白葡萄酒的柑橘、菠萝、柠檬。如果酒庄使用橡木桶的话,年轻的葡萄酒里橡木桶带来的香草、椰子、烤面包这类我们称为“二级香气”的风味也会比较明显。
在陈年过程中,香气分子开始断裂重组,形成我们说的陈香。此时,香气结合的更为紧密,彼此更为一体化。同时会出现我们常说的“三级香气”,比如干树叶、水果干、蘑菇、松露,红葡萄酒的肉干、皮革,白葡萄的蜂蜡、蜂蜜味道等等。
大部分时间里,陈香都是和新鲜香气并存的。如果一直陈年,直到新鲜的水果风味全部消失,那就会出现类似酱油、食醋这样的气味。这时候,一款酒就不再好喝了。
葡萄酒会随着陈年,口感持续提升进而达到顶峰。在这之后,表现也会随着香气的衰退而开始下滑。这段陈年过程中有一个时间段,期间酒的口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我们称之为“适饮期”。如果一瓶酒放的太久,过了适饮期就会让人觉得口中缺乏愉快的果味,往往像煮熟的菜汤那样无力。有些还因为果味比单宁先消失而酸涩不堪。据调查,国内有的商超里廉价国产酒都存在错过适饮期的问题。
受到不同酒款风味物质的多寡和葡萄品种本身特色的影响,不同的葡萄酒陈年曲线也各不相同。有些酒一上市就是适饮期,但状态保持两三年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有的葡萄酒可能需要5到6年以上的耐心等待才可以进入适饮期并能保持水准10多年。
另一方面,如果在适饮期之前开瓶,很多高品质的葡萄酒可能因为缺乏发展而显得香气简单,有时橡木气息还会表现的太重。偶尔听朋友抱怨买了很贵的名庄却不好喝,大部分时候发现都是因为喝的太早,反而错过了那款酒美好的时候。
笼统的来讲,像波尔多的一些村庄级、列级名庄,世界葡萄酒产区的高端葡萄酒,都是具有一定的陈年潜力的,至少要存放五年以上才能达到适饮期。一些香槟和贵腐也具备非常长的陈年潜力。有的甚至可以存放几十年,但是市面上大多数的葡萄酒,售价在150元以下的葡萄酒大都需要在3—5年内饮用掉。具体的陈年时间还要根据采用的葡萄酒品种、酿造工艺、存放条件等诸多因素名庄酒综合进行判断。如果你实在不能判断一款葡萄酒是否到达了适饮期也可以向一些诸如醍恩酒业这种葡萄酒运营结构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