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文化趣谈之七----端午节与酒

——赤水液酒业酒文化研究中心学习分享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季重要的传统节日。“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清·宝廷《五日读<离骚>》)端即初始,午乃十二地支之一。原来端午只意味着每月初五日。由于“五”与“午”同音,因此,端五又叫“端午”,后来特别将五月五日称为端五。唐时为避玄宗生日之讳,特将“端五”改为“端午”。从此,端午节的名字就固定下来。

端午节的内容主要有两项:悼屈原,避邪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正道直行,刚正不阿,为实现“美政”理想同奸佞群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死进行了的抗争,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之歌。相传他是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的,江中的渔夫闻讯赶来打捞,费尽周折也未见到他的尸体。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粽子等物扔进江中,一个老医生拿出一坛子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这样可以保护屈原的尸体不为蛟龙水兽所伤害。因而,后世悼念屈原时就多与酒发生了联系,甚至把他的《离骚》当成了与酒一样须臾不可离的宝物。

《世说·任诞篇》云:“王孝伯言名士不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成名士。”清人屈绍隆提出和酒读《离骚》:“一叶《离骚》酒一樽,滩声空助效臣哀。”宝廷更认为以《离骚》佐酒远胜佳美馔: “《离骚》分年欣喜,年来久未温。姑作下酒物, 绝胜肴馔阵。”

当然,仅喝点酒、读读《离骚》是远未得屈原精神的真髓的,真正的有识之士都只把酒当成形式,把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当成悼念的实质内容。唐末洪州将军在《题屈原祠》中写道:“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行客谩阵三酎酒,大夫原是独醒人”。宋人徐渭的《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一诗,也表达了对屈原的钦敬和哀悼:“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家醉寄君须酩酊,古人犹见独醒人。”

屈原是典型的知识分子贤哲型,他的明智与愚昧都在那一句话“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里边。所以,他清高,他孤独,他脆弱,他绝望,他看不起也看不见“浑浑噩噩’的“芸芸众生”的智慧与力量。所以真正代表民族命运的不是屈原,而是生龙活虎的划龙船者,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去抢救和祭奠屈原,以酒寄情,这些都表现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端午节还有饮雄黄酒胡习俗。

旧时,每逢端午,不少地区都有饮雄黄酒以驱疾祛病的习惯。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防病,虫豸不叮。

有些地方,端午节还饮菖蒲酒、门插艾蒿以避恶气。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可惜今天,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已经逐渐消失,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也逐步被淡忘。因此,为了继承传统文化,学习弘扬屈原胡爱国精神,国家假日办规定端午节放假一天。不过端午节饮酒倒是越来越普遍。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手 机 :何总(点击拨打)  18586393456(点击拨打) 

地 址 :贵州省仁怀名酒工业园区(三合镇卢荣坝生产区)

速来抢代理

招商咨询电话

何总:18586393456 (点击拨打)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咨询!

找产品,招代理!
借势、借好平台,让招商事半功倍!
扫一扫,快速加好酒网刘艳微信!
电话:13700851826 (点击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