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与酒 ——酒文化趣谈之六

你知道清明饮酒的习俗吗?

(茅台镇赤水液酒业有限公司酒文化研究中心学习分享)

清明节是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现在国家假日办也放假一天,以便民众扫墓踏青。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批准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与酒

《淮南子·天文训》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时间大约在阳历4月5日(农历三月)前后。这里的清明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从节气来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节日来说,它因与寒食相近(只差一天),往往两者并称,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风俗活动。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的一个民俗演变为节日的节气,与酒的关系也很密切。

上坟扫墓是清明节重要的活动,这一活动必须有酒的参与。据说其来历是:北宋词人柳永仕途困顿,一生浪迹于花街柳巷、青楼红粉之间,所作多“低吟浅唱”、“偎红倚翠”之类,深得歌妓舞姬的喜爱。相传他客死襄阳后,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靠与他私交甚笃的妓女集资才得人土。后来每到清明,她们都携酒带菜,赴其坟地祭扫,相沿成习,识与不识者纷纷前往,乡民们称之为清明“吊柳七”或“吊柳会”。

宋代高翥有一首《清明》诗就描述了宋人清明上坟的情形:

南北山头多墓田,纸灰飞作白蝴蝶,

日落狐狸眠冢上,人生有酒须当醉,

清明祭扫各纷然;泪血染成红杜鹃;

夜归儿女笑灯前;一滴何曾到九泉!

此诗把清明节扫墓的情况、气势写得生动逼真,历历在目。作者主张人生一世,应及时行乐,有酒就应痛饮,死后一滴酒也不能带走。

扫坟祭祖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追忆,但死者虽已矣,存者仍须生,那堆堆坟茔怎能不触发生者岁月无情、人生有限的种种感慨呢?

祖宗坟茔是一个人根之所系,倘若清明日异乡飘零,不能前往祭扫,便会顿生断肠天涯之情、思乡怀人之意,觉得自己是断了线的风筝、迷了航的孤舟,没有归宿,心头惆怅。

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很好地表达了这种感情: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此时此刻,大概只有酒可抚慰那孤寂的心、忧郁的魂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个有着双重感情色彩的节日,不仅有上坟扫墓生别死离的悲酸泪,也有踏青游赏纵情玩乐的欢笑声。唐时清明前后,新及第的进士不是初会于杏花园,便是聚饮于曲江边。杏花园之会名叫“探花会”,宴前选两名年轻英俊的进士为“探花”,然后大家开始游园,如果名花先为别人所得,他们两人就要被罚酒。白居易、吴文英等人也都对文人雅士清明节赏花饮酒的清兴幽情有着生动的描写:

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清明节,扫墓踏青归来,家人朋友一起,喝点酒吧!

君品赤水液,快乐赛神仙!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找产品,招代理!
借势、借好平台,让招商事半功倍!
扫一扫,快速加好酒网刘艳微信!
电话:13700851826 (点击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