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和葡萄酒学科的“藤蔓”

原西北农业大学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葡萄栽培与酿酒,后经农业部特批,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成立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学院,果树(葡萄与葡萄酒方向)也于同年招生,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改为发酵工程(葡萄与葡萄酒方向)招生。1999年改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2000年学院开始以生物工程(葡萄与葡萄酒方向)招生,2002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新公布的目录,学院开始以酿酒工程招生。2003教育部特批在该院特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与综合技能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人才,为葡萄与葡萄酒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研究生培养也先后在果树学、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和微生物等学科点招生,并于2003年获批“葡萄与葡萄酒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在近30年中走过的不断整合的发展之路,看似曲折,实质上却是在努力走出一条为我国开创现代葡萄酒产业并促进其蓬勃发展的学科发展之路。

我国传统的学科和设置是借鉴于苏联的模式,即宫廷式垂直分科模式,对于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而言,葡萄属于农学院的果树,葡萄酒属于轻工学院的发酵,葡萄酒工程属于机械学院的化工或发酵工程,经营管理属于商学院的市场学。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只具备葡萄、葡萄酒、葡萄酒工程、或市场某一方面的知识,难以满足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而标准的优质葡萄酒的生产经营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原料基地、葡萄酒、市场。原料基地包括生态、品种、栽培管理、农业机械、病虫防治等要素,是葡萄酒生产的基础和源泉;葡萄酒包括酿酒工艺、贮藏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市场则包括形象设计、广告宣传、策划、营销手段及葡萄酒的运输管理。要实现这个产业系统的良性运作,就需要构建从土地到餐桌的葡萄酒全程产业技术体系。

为此,30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坚持“从土地到餐桌”的要求进行教学与科研的探索和实践,坚持使科研及教学计划涵盖葡萄学、葡萄酒学、葡萄酒工程学、葡萄酒市场学四大主干学科,目标是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工程师和高级科研人才。

这样的探索开启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按以*终产品为目标的水平分科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多学科方法(学科交叉)为手段,创建了以葡萄研究为基础、葡萄酒研究为核心、葡萄酒工程研究为手段、葡萄酒市场研究为导向,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的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体系。按照该理论体系形成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15余件、外观设计专利15余件,广泛应用于我国葡萄酒产业。同时,在研究推广过程中,出版《葡萄酒》等专着、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多篇被SCI、EI检索收录。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在主要葡萄与葡萄酒产区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20多个,积极发展与葡萄酒行业中有关企业、教学、科研、营销单位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打造了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平台。

这样的探索也创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葡萄与葡萄酒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将葡萄学、葡萄酒学、葡萄酒工程、葡萄酒市场有机结合的复合型知识体系,构建了课程实验、园田技能、模拟工业化、工程训练及社会实践5个层次为支撑的能力培养机制,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品牌(包括: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本科、葡萄与葡萄酒学硕士、葡萄与葡萄酒学博士),形成“复合型知识体系+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30年来,学院向行业输送本、专科学生2000余名,输送博士、硕士毕业生300余名,这些毕业生遍布我国葡萄酒企业,且多数已经成为葡萄酒企业的技术骨干,支撑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技术基础,使我国葡萄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体现了教育为产业服务的发展思路。现在我国葡萄酒的产量和消费量均跃居世界第五位,葡萄酒质量也相应迅速提高,已进入世界葡萄酒强国行列。

在化的今天,加强合作与交流是建设****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的重要支撑,为此,葡萄酒学院坚持以葡萄与葡萄酒学术会议及高级研讨班、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为依托,搭建中外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教学、生产企业的交流平台,多渠道开展合作与交流,先后邀请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葡萄酒大学联合会、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普兰普顿学院、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日本山梨大学等100多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与国外院校进行广泛科研合作,派出多名博士研究生赴法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并接收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留学生来院访学。合作与交流为中外葡萄与葡萄酒专家、学者、企业家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也奠定了培养化技术人才的基础。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