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酒庄的那一天,勃艮第大雾,四周恐怖得有点像寂静岭。Olivier Leflaive和哥哥Patrick已经带着一早来参观的游客了开始探索勃艮第的奇妙旅程。一年四季,两位老人一定不会错过每天10点钟的这一次亲自向世界展示自己酒庄的机会。我有点感慨,由于各种原因,在勃艮第少有敞开大门迎接四方来客的酒庄。Olivier听完笑笑说:“在勃艮第,有时候人们变成了‘伟大’的酿酒师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把门关紧了,不过我们更愿意为大家开着门。”
当时博纳拍卖会刚结束不久,全世界的葡萄酒记者、酒商都聚集在勃艮第这个平日里并不喧闹的地区。老爷子忙得像个陀螺,没说几句只好把我和几位日本记者托付给了自家酒店的侍酒师。带着薄雾的空气虽然寒气逼人,但很清新,我们随着侍酒师走去Puligny Montrachet的田里,遥望着价值不菲的一片片Grand Cru。虽然聊天的时候他讲的时候热情似火,但是勃艮第冬日的极端天气还是让人感到阴冷刺骨。
随行的日本记者刚从东京飞来,单裤单衣的他们在户外呆了十几分钟就败下阵来。终于在侍酒师说话的间隙打断了一句,他有点尴尬,不过很快的收尾把我们带回了Olivier Leflaive的酒店。进酒店前依依不舍的带我们去看了村边小路上的石墙,他激动的指着一个隐藏很深的小报箱说:“你们看,这是能表现勃艮第风土的物件。”构成报箱的这块石头上体现着Chassagne,Puligny和Meursault三个村庄的典型土壤,虽然都是以泥灰和石灰石为主,但由于土壤中矿物质的含量不同,Chassagne Montrachet的葡园中土壤偏红,Meursault则是黄色,Puligny村多白色石灰石。按照Olivier Leflaive先生的说法,风土的不同造就终的成酒Puligny Montrachet 酒色总会带上绿色的反光,Chassagne Montrachet的葡萄酒是柠檬黄色,Meursault的酒则要更加偏向金黄色。三村的葡萄酒比较之下,Puligny Montrachet偏花香,Meursault更加圆润顺滑,多数带着黄油的味道和质感,Chassagne Montrachet轻盈,矿物感更浓厚。不过,要想真正体会到勃艮第的风土的微妙差别,还是要亲自去试试看。
Olivier Leflaive家的酿造方式传统而简朴。新采收来的葡萄被精心挑选过之后变回被压榨成汁,导入木桶中发酵。除了必要的添桶以及在发酵过程中的搅桶,其他的工作全部交予大自然完成。说起酿酒,Olivier变得一脸严肃,他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味觉,酿出自己喜欢的葡萄酒。”如今的酒庄出产涵盖82个不同的勃艮第产区,由Olivier,哥哥Patrick和酿酒师Frank Grux三人合力酿造。铁三角的倾力合作把控着酒庄出产的质量,避免着一人独揽大权造成酒质的偏差。酒庄其中17公顷是属于自己的田产,在酒瓶上会标明“Recolte du Domaine”(酒庄自产)。兄弟两人在家族当中应继承的田产并没有在他们离开酒庄的时候被当时分割出去,仍旧以租赁的形式归属于Domaine Leflaive,直至2009年,兄弟二人才重新继承了属于自己的份额。
Olivier Leflaive算是整个勃艮第出镜率的的庄主之一了,Youtube上面布满了他为大家讲述酒庄的故事,带大家领略勃艮第的视频。午餐时间,忙了一上午没停歇的Olivier似乎也没能放松。Olivier每天中午都会和餐厅的每一位客人打招呼,聊聊天,让他们感受他来自勃艮第的热情传递着他这一份对葡萄酒的钟爱。
霞多丽活跃的酸度刺激着我的味蕾,我一边对三文鱼刺身和蘑菇炖鸡大快朵颐,一边听他眉飞色舞的讲着村里老人们的传说,听他讲小处女是怎样吸引骑士并有了私生子的故事,听他讲这些风流逸事又是怎样变成了Montrachet这几块葡萄田(Chevalier Montrachet,Batard Montrachet,Les Pucelles)名字。
在回家族酒庄工作之前,他是位常驻巴黎的音乐剧导演,在等待日本记者拍照的过程中,Olivier给我看了一段小视频。视频里面Olivier自己谈着吉他,谈着自己谱的曲子,站在自己家的田里面,为人们述说着自己酒庄,田地里的故事。他的这一份热情和好客每年吸引着近7000名游客来到这个只有不到500人的小村庄,来到这片溢满酒香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