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酒得了""后还在加速改革,为啥?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6年我国白酒行业数据显示,我省白酒产量稳居,年产量达到402.67万千升,遥遥第二名河南省近300万千升。

川酒产量多、名头大已经是家喻户晓之事,但是“大而不强”的说法也在业内流传许久。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发现,为化解这一尴尬,近年来,四川在促进白酒“提产”时,也将“提质”同步进行。今天,我们来看看川酒走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年产量遥遥,可绕地球N圈

回望2016年,川酒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2016年我国白酒行业数据,2016年1-12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1358.36万千升,同比增长3.23%。其中,四川省位居我国白酒产量位,遥遥第二名河南省近300万千升,年产量达到402.67万千升,增长8.65%。占酿酒产量近3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占酒类业务收入近35%,川酒已经成为四川省呈现给广大消费者一张飘香的名片。

在白酒界有一句俗语叫:东不入皖,西不入川。八大名酒四川便占据六个席位,集中了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全兴、沱牌等被誉为“六朵金花”的国内品牌,形成了以此为核心的庞大生产基地,并由此蕴育了大量新兴品牌,如小角楼、江口醇等。作为白酒“重镇”的同时,四川也是白酒原酒供应基地,其原酒产量占据了国内白酒原酒产量的半壁江山,并由此带动了酒业上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川酒面临的尴尬:规模大就代表强吗?

由于独特的地候优势,我省一直是酒业的重镇,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酿造了浓香醇厚的美酒,川酒文化独树一帜影响广泛而深远,川酒远销五大洲享誉海内外,但是川酒“大而不强”的隐患却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川酒的不强大约体现在它具备了太多了先天优势,反而导致它后期的竞争力不强,也就是说川酒即便是“强”,更多只能在生产层面上的传统优势和地缘优势,在对市场反应、掌控、整合、抗压方面,并不能称为“强”。经过梳理,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川酒的“大而不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的集中度低

常年以来,四川白酒的产业链较长,从“六朵金花”企业到省内二、三线企业,再到大量分布的小型企业和原酒企业,这种庞大而分散的产业结构,导致川酒资源配置较为分散,过度竞争相互杀价,甚至出现原酒企业输出优质产品,外省酒企用川酒提供的“子弹”打回四川名酒企业的情况。

在之前一段时期内,特别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中,这种产业结构为川酒发展带来了的推动,使产业规模迅速壮大。而随着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持续影响,白酒市场呈现出“强分化”趋势,名酒企业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放大,资源集中度低的情况,便直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酒的发展。

2.市场品类不均

四川白酒的崛起,得益于高端白酒的“量价齐升”,受到良好市场的鼓励,白酒企业纷纷推出高端白酒,它们成就了川酒的高利润和高营收,甚至塑造了川酒高端的品牌形象,但由于高中低端品类不均,占据消费基础广的中低端白酒被大量忽视。

3.过度依赖

四川是浓香型白酒的龙头,在中处于遥遥的地位,但它的弱点同样是浓香型白酒比例过大。

在线留言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验 证 码:

快速留言: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