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酒是一家拥有强烈“争三”企图心贵酱龙头企业。
贵州安酒本身产地在“贵州安顺”,但为了提升公司品牌与产品的“产区能级”,公司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启之年,毅然决然地重金投资赤水河右岸,将公司产能基地移师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成为继贵州习酒之后,贵州习水县第二家规模化酱香型白酒核心企业。贵州安酒移师贵州习水县,其目前就是“全 面转酱”/全 面拥抱“赤水河畔”世界酱香核心产区。
根据贵州安酒战略规划,公司以“百亿级”投资打造豪华版“安酒赤水酒谷”,潜心酿造高品质/高等级大曲坤沙酱酒,志在夺取“贵酱三强”。
首先,强势产能/储能建设。截止2021年底,贵州安酒已经具备万吨级大曲坤沙酱香白酒产能,而“安酒赤水酒谷”建成后,贵州安酒将实现3万吨/年产能,6万吨高温大曲,18万吨陶坛储酒的综合体量,产能/储能规模直指贵酱阵营,其改写赤水河畔酱香产区格局雄心壮志昭然若揭。
其次,强势品牌/全国市场。贵州安酒在品牌建设与市场布局上也走在同等规模企业前列,包括聘请当红影视导三栖明星姜文先生出任品牌代言人,在季克良与金慧元先生之间寻找链接,打造贵州安酒与贵州茅台之间技术渊源;将传统意义上贵州安酒定义为“安茅”,试图在历史传承上寻找与贵州茅台共振;推出“贵州两大历史名酒之一”定位性传播口号,试图借助贵州茅台在中国白酒无与伦比地位,提升贵州安酒在中国白酒,特别是贵州酱香型白酒品类上战略地位等,应该是,贵州安酒在品牌战略与品牌传播上可谓下足功夫。
与其同时,贵州安酒启动了面向全国市场的传播与招商布局,试图打造结构化/全国性酱香型白酒品牌。为此,公司南下北上,多点发力,寻找市场一切动力,创造渠道与商业新版图。
第三,组织建设/队伍培育。贵州安酒高级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是呈现出一定不稳定性,特别是主管经营高级职业人,空降兵不少,但沉淀下来不多,主要可能是两个因素,其一是文化融入。贵州安酒老牌国营企业改制而来,其文化积淀还是相当深厚。而资本进入,也在改变着企业文化构成,高级职业人文化融入往往非常艰难,贵州安酒可能遭遇了这样的困惑。其二是业绩表现。负责经营高级职业人往往带有一定业绩指标,而酱香型白酒在过去几年经历了过山车般起伏,难免会深刻影响企业在市场具体表现,而业绩震荡,必然影响职业经理人沉浮。组织建设与队伍培养可能是贵州安酒面临的一个长久的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与贵州安酒产区/产能/储能宏伟规划相悖就是其“业绩表现”,特别是后疫情市场,贵州安酒全国化进程受到挫折,业绩表现更是一落千丈,业绩目标与产能目标之间巨大落差,给贵州安酒冲刺更高“排名”带来巨大挑战。
首先,酒业新周期。2021年下半年,酒业就进入到新周期,而受影响大的可能就是“酱香潮”,酱香型白酒从“炙手可热”到“理性回归”,使得包括贵州安酒在内的成长中酱香型白酒企业遭遇前所未有市场压力,贵州安酒可能要经受酱香新周期“严峻考验”。
其次,审视产品线。为适应激烈市场竞争需要,贵州安酒设计了比较完整的产品,包括高端形象系列、核心单品系列、品质大众系列、安寓意系列、历史荣誉系列、酒谷封藏系列、专属定制系列,感受到贵州安酒全价格带,多场景化,多价值性覆盖思考,但安酒微观产品识别还是存在一定问题。其一,母品牌裂解严重不足。贵州安酒缺乏类似于郎酒“前缀式”裂解,如,红花郎、青花郎、红运郎、青云郎等,也缺乏习酒“前/后缀式”裂解,如,习酒窖藏1988,君品习酒、金质习酒等,导致贵州安酒终端产品“文字识别”很难,也使得其很难构建起差异化/区隔性独立产品体系。其二,产品创意/视觉锤也略显不足。在母品牌裂解不足情况下,产品包装也缺乏产品创意与视觉锤表达,使得安酒巨大的广告投入无法聚焦到差异化产品身上,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构建“市场识别”/“价格识别”/“消费识别”。
第三,渠道深耕/商业模式。面对酱香型白酒产业新周期,深处扩张期贵州安酒可能更加需要“渠道深耕”思维与“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渠道与商业模式变革,化解新周期带来的挑战。公司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因应时代之变/市场之变/消费之变。
有理想,更要有方法。有战略,也要有战术。我们相信贵州安酒将寻找到品牌与市场成长的成熟路径,为冲刺“贵酱第三”做好基础性准备。(文章来源:首席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