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定制酒的人少了,不代表着这个细分行业消失了。
定制酒,在“定制概念”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如金六福。1998年12月10日,首瓶金六福酒从五粮液酒厂下线,可以理解为金六福是五粮液的贴牌产品,也可以理解为金六福在五粮液定制了产品。另外,除却开发产品以外,酒企时常为大客户定制产品,此时的定制仍然停留在“团购”的范畴。
定制酒,头一次以非商业形式引爆网络,还是2013年2月微博大V薛蛮子的生日用酒。一款茅台镇某酒厂的定制产品被误传为“茅台为其的酒”,此时围观的大多数网友还分不清茅台酒与茅台镇酒,也没有“定制概念”。
说起定制酒的大火,要感谢冯小刚导演的《私人定制》。该影片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上映,给影迷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深陷第三次调整的酒水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于是,定制酒的上半场开始了。
行业调整期,迷茫的人很多,B2C、B2B、O2O等新名词/模式,一个接着一个“试”,终于轮到了C2B。
2014年6月20日,首届定制酒高端峰会论坛暨酒葫芦网上线盛典在广州召开。
2014年7月16日,酒仙网举办私人定制频道上线新闻发布会。
……
2015年10月底,酒龙仓携诸多定制产品亮相秋季糖酒会。
2016年3月底,1919酒类直供在春季糖酒会上官宣成立天生绝配公司,进军定制酒领域。
……
一时之间,再加上各大酒企的加入,定制酒领域群雄并起,定制方式是五花八门。从定制方式上看,有成品酒定制及非成品酒定制。成品酒定制很简单,就是在现有的成品酒包装上做文章,利用裹纸、喷涂、贴画、雕刻等方式在成品酒包装上增添用户私人订制的需求;非成品酒定制相对复杂,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将酒体、酒盒、酒盖等进行组合。
定制酒的逻辑很简单,就是提供给用户真正想要的产品,美其名曰体现其“尊贵感”。笔者是从2014年研究并实践定制酒,当时对定制酒有一种预判,伴随着用户尝鲜的结束,定制酒就会迎来大洗牌。
定制酒的上半场,大体会经历三个阶段:用户尝鲜市场井喷,用户理性市场停滞,用户放弃市场衰退。
用户尝鲜时,会因为包装变化带来的荣耀感进行自主传播,从而进一步扩大定制酒的用户;用户理性时,人人都能定制致使用户的荣耀感降低不愿意再传播,定制酒的市场面临增长停滞;用户放弃时,用户发现定制不能带来荣耀感故而放弃定制,定制酒的市场开始萎缩。
定制酒的下半场,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
2016年,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率先走出行业调整,意味着市场开始将注意力往名酒集中,C2B、B2B、O2O、B2C等模式便失去了“市场”及“拥趸”。
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在定制酒市场摸爬滚打的人,有些还在坚持,有些已经转型。无论成败,这些人都值得尊敬,因为那些年,他们都是拿着时间、资金及资源去验证C2B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2016年之前,笔者写过“扒一扒定制酒的八个坑”“定制酒的商业模式正误入歧途”“私人定制并非是酒业的一剂良方”“定制酒的未来已然清晰”等诸多文章,希望给定制酒降温,让定制酒更规范。
在定制酒的上半场,就时常与酒龙仓董事长华沧桑交流。2020年1月3日,出差路过无锡,与酒龙仓董事长华沧桑、酒龙仓总裁陈宁再次交流。
离开无锡时,酒龙仓董事长华沧桑说,200亩土地已经开始动工,要建成非常大的定制酒体验工厂,将无锡打造成定制酒之都。
笔者拜访酒龙仓
对于定制酒的下半场,笔者有了新的思考。
思考一:定制酒的市场在B端,不在C端。定制酒的提供者,拥有一瓶定制的能力,但有权拒绝一瓶定制的客户,企业的利润一定是来自团购,而非零售。
思考二:定制酒的推动者是商家,不是厂家。对于商家而言,可以更灵活的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更便捷的服务,而厂家没有主动升级服务的欲望。
思考三:定制酒的模式是填空题,不是组合题。成熟的名酒开发单品,在适当的位置增加客户需求的元素,而非将客户需求的酒体、酒瓶、酒盖、酒盒等进行组合。
思考四:定制酒的市场未来可期,但还在路上。在消费者心智中,是先有品牌,后有品类,所以说消费者将长期处于非理性消费,定制酒的爆发短期内不会出现。
思考五:定制酒的未来是营销驱动,不是技术驱动。定制酒的需求长期存在,但如何将有定制酒需求的人以低获客成本找出来是王道,而不是钻研定制技术。
慢就是快,比拼的是耐力而非速度。小就是大,比拼的盈利而非规模。那些曾经高调讲故事的人,今何在,留下的还是那些踏实做事的人。
对于定制酒的实践,笔者是2017年离开,但思考却一直未停。
定制酒的难点,在于客户预期的高低,而不是定制水平的高低。正因为如此,很多很土很low的定制酒,依旧有着广阔的市场,因为市场总有你看不到“世界”。(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