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和一季度报告。2019年汾酒实现营业收入 118.80亿元,同比增长 25.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39 亿元,同比增长 28.63%。
分酒种来看,汾酒系列贡献了绝大部分业绩,2019年汾酒系列营业收入约102.97亿元;系列酒约9亿元,主要包括杏花村系列;配制酒约5.48亿元,基本为竹叶青系列。从区域来看,省内、省外基本持平。
1 2019年汾酒干了什么?
对于汾酒来说,2019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是汾酒三年改革任务圆满收官之年。2019年,汾酒各方面工作都在推进。
在体制变革方面,汾酒公司收购集团旗下十项资产,扩大酒曲产量,提升白酒产能,减少关联交易和内部同业竞争;积极推进与华润的战略协同,双方在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从根本上激发了内生动力。在机制创新方面,汾酒建立契约化管控模式,实施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在酒类营销子公司推行市场化选聘经理人,打造年轻化、化干部队伍,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活力。
在市场营销方面,汾酒提出“1357”三步走的省外市场拓展策略,精耕细作原核心市场,着力开拓新兴市场,一地一策,以核心市场带动周边市场发展,公司省内外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
产品结构方面,公司聚焦核心品牌,在产品布局、价格管控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性策略以推动方案落地。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产品布局成效显着。
渠道管控方面,公司对全系列产品实行销售配额制管理,实行精细化分级管理;数字化改造传统渠道,市场可控终端网点数量突破 70 万家。
同时,公司拓展线上+线下,店内+店外营销模式,电商渠道全年累计粉丝达到 302.79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 321.71%,业绩收入 2.91 亿元,增长速度居行业前列。
在品牌、文化推广方面,汾酒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制定了《海外市场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方案,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步伐;举办“行走的汾酒”和汾酒封藏大典营销活动,开展“开国宴”宴会用酒纪念活动等系列庆典活动,参加进口博览会,助力二青会等大型活动,持续提升汾酒“文化+品质”影响力。
在产业联动方面,公司各大业务板块与主业逐步实现协同发展,原粮基地建设成果凸显,共实现高粱等作物种植80万亩,汾酒原辅料的产量和质量;采取混合所有制模式,稳步推进包装彩印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成立杏花村酒家连锁公司,打造酒旅融合新名片。
在生产分工方面,通过对集团内一系列的资产整合,形成了新的生产分工:白玉酒厂负责汾酒的优质原酒和大曲生产;汾青酒厂负责优质原酒生产;宝泉涌公司则负责系列酒生产。
2今年巩固“13”,强化“57”
今天汾酒还同时发布了2020年季度报告,一季度完成了41.4亿元,同比增长1.71%;一季度完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5亿元,同比增长39.36%。
截止发稿之日,已经发布2020一季度报的白酒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基本都在下滑,汾酒能够保持增长,尽管只有1.71%,实属难得。对于白酒企业来说,因为疫情影响,2020一季度只有一月份可以正常进行市场营销工作,二三月份基本停摆。一季度能够保持增长,侧面说明了汾酒在营销层面的稳健性和前置性。
2020 年,是汾酒完成“4421”三年攻坚目标及“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决胜之年,也是汾酒“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构想和布局之年,让我们看看他的规划。2020年,汾酒力争营业收入增长 20%左右,按照汾酒此前的表态,今年业绩目标不调整,那么今年营业收入将超过140亿元。
2020年,在市场布局方面,按照汾酒“1357”市场布局策略,遵循“年度指标不调整,动态调整阶段性指标”的原则,在巩固“1+3 板块”(即山西市场、京津冀板块、鲁豫板块、陕蒙板块)市场的基础上略有增长,适度加大“5 小板块”(江浙沪皖板块、粤闽琼板块、两湖板块、东北板块、西北板块)市场的拓展力度,加快 7 个机会型市场(四川、云南、重庆、广西、贵州、江西、西藏)的拓展速度。
在产品结构优化方面,按照“一控三提”方针,控量、提质、提价、提效,聚焦资源,持续坚持青花突破、玻汾稳中有升格局,带动巴拿马系列、老白汾系列产品的市场布局和推广。在渠道建设方面,要继续强化终端建设和大客户团购聚焦,并启动专卖店升级工作;加强电商渠道管理,维护公司线上产品销售的市场秩序,提升线上品牌宣传能力。此外,汾酒还积极布局竹叶青大健康产业建设,助推竹叶青保健酒发展。
在品牌建设方面,汾酒将以文化为,以品牌化传播为主线,建立品牌立体式传播,创造品牌传播新范式。一是以国家平台打造国家品牌为策略,以重大事件、重大主题为传播核心,塑造国家品牌形象,打造民族品牌新高度;二是实施汾酒化品牌传播策略,响应“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树立汾酒化品牌形象。文化传播方面,围绕“文化汾酒、清香天下”主题,深度创新、融入“文化+品质”活动元素,吸引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助力汾酒市场营销。(来源: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