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瓶葡萄酒,将部分酒液倒入晶莹剔透的高脚杯,然后轻轻晃动酒杯,让酒液沿着杯壁慢慢旋转,待停止摇杯后,酒液会呈弧形或条纹形沿杯壁缓缓向下滑落,并在杯壁上留下一道道酒痕,浪漫的法国人称其为“葡萄酒的眼泪”,有些人想必更习惯它的另一个名字“挂杯”。
迷人的色彩、清醇的酒香;绵长的回味、飘扬的情思;还有那优美线条的郁金香杯、以及托酒杯轻轻晃动的优雅……这一切都在神奇地吸引着我,浪漫的情怀油然而生,品尝红酒总是能营造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图片来源:Kianes)
常有人认为,酒泪跟葡萄酒的品质有关,挂杯度高的酒,其品质就越好。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酒泪背后的科学原理。酒泪产生背后的原理被称为“吉布斯-马兰戈尼效应”(Gibbs-Marangoni Effect)。轻摇酒杯后,葡萄酒会在酒杯内壁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膜。由于酒中的酒精容易挥发,这会影响液体膜表面的张力。酒精从液体膜处往外挥发,释放出香气,这一液体表面的张力就会失衡。在重力作用下,酒液又会沿着杯壁慢慢地流回到酒杯中,形成“酒泪”。如果你轻轻晃动尚未开封的葡萄酒,你会发现酒瓶上没有酒泪的踪迹,这是因为酒瓶是密闭的,自然不会产生挥发作用。
那我们是不是就能简单的通过酒泪来能判断一款葡萄酒的好坏呢?一般而言,好酒的挂杯度一定高——好酒是会哭的;但挂杯度高的酒,不一定都是好酒。另外,酒泪流得快与慢也能反映葡萄酒品质的劣或优吗?事实上,我们并不能一概而论之,因为酒泪的流速主要反映的是葡萄酒粘性的高低,酒泪流得越慢说明葡萄酒的粘性越高,酒精、糖分等含量也会相对高而已。因此,我们不能只通过观看酒泪来判断一款酒的优劣。简单地认为“酒泪”流得多、流得慢就是好酒,除非你对这瓶酒非常了解,还知道它的其他秘密。
单纯就挂杯来说,它只是透露了这瓶红酒的含糖量多少、用来酿酒的葡萄是否含有更多油性物质,以及它的酒精度数可能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