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香型是从1979年第三届全国白酒评酒会上提出的,在此之前我国对白酒的香型没有明确划分。
第1届评酒会选出了包含白酒、黄酒、葡萄酒3大种酒的8个名优品牌,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动,酒行业开始迎来大发展时期。
于是,在1963年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酒类盛会,各省,市、自治区都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奉上自己的招牌酒,以求在评酒大会上一展风采。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了196种酒,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类。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对白酒的香型并没有明确的区分,所有的白酒都混在一起盲品,评委按酒的色、香、味、百分制打分写评语,一轮轮淘汰决出优胜。这种情况下,香气浓的酒占优势,而放香较弱的清香、酱香型白酒得分较低,所以选出来的白酒八大名酒,浓香占了四个,酱香(茅台)、凤香(西凤)、清香(汾酒)、董香(董酒)各占一个。浓香里拔得头筹的是五粮液。
酒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名酒荟萃,酿造工艺千差万别,口感也是各具特色。国人自古喜欢品味不同酒类的细微差别,并从这细微差别中理解世界、感悟人生,却不喜欢将事物严格分类,深究其根源,这是我国文化追求万物统一的特色使然。
建国以后,国家为了加强行业管理,促进酒企相互学习,借鉴西方的分类原则,对各地白酒的香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酒内香味成分的剖析,香气成分与工艺关系的研究,经酿酒界和专家认可,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白酒评论会上,将白酒分为酱香、浓香、清香、谷(米)香和其他香型,自此白酒香型有了明确分类。
在当时全国的白酒销售中,以五粮液为代表口感绵柔甘洌的浓香型白酒占据统治地位,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酒虽然受到领导人的喜爱,名气很大,但毕竟属于贵族小众,对普通百姓来说只是一个传说,没几个人能喝得起。
不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多数民众对茅台有一种近乎信仰的膜拜,内心无不渴望能有机会品尝一下,哪怕根本尝不出好坏来。这也是酱酒日后能够流行全国的群众基础所在。